初中名师视频课程免费试听1200分钟 |
||||
初一全科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初二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初三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初中课内古诗词鉴赏复习题
一、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从写作手法角度进行赏析。
2.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
【答案】
1.运用典故,体现了诗人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反映出诗人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
【分析】
1.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诗中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者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诗句用典,“长风破浪”在这里比喻实现政治理想,表达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在告诫人们,即使人生处于低潮也不应该放弃理想、信念,只要坚持,机遇总会有的,理想终会实现。
2.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心理。诗的前六句写宴饮,“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虽然美酒佳肴,但作者却无心食用,这是因为作者认为自己空有才华,却得不到施展,于是心中苦闷迷茫。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的心理,急遽变化交替。但诗人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始终相信自己一定会像姜尚和伊尹一样,得遇明主,从而实现理想,心情就又变得积极乐观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据此可作答。
阅读《行路难》,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诗人 的愿望。
4.这首诗中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但在悲愤中也不乏豪迈气概。请你从“愤懑”或“豪迈”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来谈谈你的阅读体验。
5.你读过的其它诗文中,表现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有: , 。
【答案】
3.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君的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4.示例一:我体验到作者的愤懑,“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当时诗人被排挤而离开长安,抒发了诗人对朝廷黑暗、仕途艰难的抑郁不平和激愤之情。
示例二:我体验到诗人的豪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当时被排挤离开长安,内心苦闷。可诗人在沉郁中奋起,坚定“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表现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豪迈乐观。
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分析】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一是引用了姜太公渭水河边垂钓,遇周文王,被重用的典故;二是引用了伊尹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的典故。诗人的用意是为了表明他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4.要求从“愤懑”或“豪迈”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来谈谈你的阅读体验。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前提,也可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所以我体验到诗人的豪迈。
5.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平时多读书,多积累诗歌知识,多记忆诗词名句,特别是多背诵有关表现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6.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这首词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写思乡之情,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B.上阕以一个“异”字统领景物特点,渲染了边塞环境孤寂荒凉的特点。
C.“霜满地”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D.全词抒发了作者立志替君王完成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的满腔豪情。
【答案】D
【详解】
D项“抒发了作者立志替君王完成收复失地,统一天下的大业的满腔豪情”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本题考查诗歌鉴赏,需要学生掌握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诗中“闻笛赋”“烂柯人”“歌一曲”皆有所指。任选其一,简要说明指的是什么。
8.这首诗的意境或情感让你联想到哪个人或哪个作品,为什么有这样的联想?
【答案】
7.示例一:“闻笛赋”指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示例二:“烂柯人”指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中所载晋人王质的故事。
示例三:“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8.示例一:这首诗的情感让我联想到欧阳修。他被贬滁州,能从失意苦闷的情绪中超脱出来,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这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所流露的惆怅又豁达的乐观心态相一致。
示例二:这首诗的意境让我联想到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王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与刘诗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都蕴含了旧事物必将被新生事物取代的哲理。
【分析】
7.这两个词都是运用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8.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使人不免想到欧阳修也是被贬到滁州,但他能从失意苦闷的情绪中超脱出来,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这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所流露的豁达胸襟相一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露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请简要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所展现的情景。
10.本词结句“可怜白发生”被誉为“奇句”,请结合词的内容说说它“奇”在哪里。
【答案】
9. 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着各种乐器演奏的慷慨激昂的塞外乐曲(战歌)。
10. ①感情上,笔锋陡转,使词的感情从雄壮转为悲壮,抒发了词人两鬓染霜、壮志未酬的悲愤;②内容上,此句与梦境中的军营生活(词中刻画的壮士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虚实结合),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③表达效果上,戛然而止,悲壮苍凉,余味无穷。
【解析】
9.描述时要注意把握基本的画面和内容,把大致画面描述出来即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意思是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根据诗句意思加入合理的想象描写画面内容即可。
10.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来理解,“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诗句戛然而止,收到了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巧用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另一个是“烂柯人”。
B.颈联格调伤感,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了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
C.尾联直抒胸臆,点明酬赠的题意是“长精神”,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D.全诗层层深入,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沉郁中见豪放。
12.诗歌首联中“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1. B
12.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解析】
11.B项表述错误,颈联中,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豁达的胸襟和乐观向上的情怀。
12.解答时要明确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意思是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凄凉地”指的是荒凉的地方。“弃置身”是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所以“凄凉地”“弃置身”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南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本诗是作者遭弹劾后罢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13.全词主要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结合有关语句说说。
14.古人素以秋愁为一体,辛弃疾却说“却道天凉好个秋”,请说说该句中蕴含的感情。
【答案】
13.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识尽愁滋味”,对比鲜明。
14. “却道天凉好个秋”,好一个凉爽的秋天,这是反话正说,是心中之愁无法言表的反映。暗含了诗人遭受弹劾罢职的忧愁和苦闷,同时亦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
【解析】
13.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14.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却道天凉好个秋”总结了上句中的“识尽愁滋味”,更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充分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愁绪之深。通过“少年”和“而今”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当时受压抑,遭到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和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