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

2022年8月2日21:35:11七年级下册文言文552阅读模式

七年级下课外古诗词鉴赏

1、《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

月夜,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附其它有关赏析:一: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3)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参考答案】

(1)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3)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3、“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答:“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4、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答:独坐、弹琴、长啸。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5、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宁静、淡泊的心情。

2《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3《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弥漫;满面龙种两袖淋湿,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相遇,修书却没有纸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答: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5、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翻译: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

  • 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3)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_4_)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_拟人_的修辞手法,精妙_地描绘出了一幅晚春群芳__图。__

5《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夜半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

1、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待客的悠然和因友人未到而产生的淡淡的孤寂。

2、诗歌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了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3、“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答: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拿起一枚棋子,百无聊赖的敲击着棋盘,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答: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5、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来源:Zxxk.Com]

C(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6、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含蓄而有韵味地描写诗人怎样的情景?雨夜等候客人

 

三: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参考答案

1.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意对即可)

2.①“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耐。(意对即可)

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意对即可)

 

20-1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评析】

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的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2.“古人”、“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

1、诗人登上幽州台,看到无穷无尽的天地,先想到古人,再想到来者,不禁怆然涕下。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人”“者”是指什么人?

任人唯贤的人。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不被理解赏识的孤独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哀。

4、赏析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两句诗从时间角度写出来时间之悠久绵长,表现了了主人公的孤独,又表述了对古代那些礼贤下士的明君的崇敬之意。缅怀古人的同时,写尽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作铺垫。

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个“不见”都表达了作者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不见”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不同点:前一个“不见”是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是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

6、“独怆然而涕下”属于何种描写?写出了什么?“独”有什么作用?

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和悲愤。

7、作者在高处观景,为何会“怆然”呢?

是因为作者内心的悲哀与苦闷。

8、诗人选择登“幽州台”而歌,有何深意?

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贤纳才之地。这就暗示:诗人登临的是燕昭王招贤纳才之地,如今昭王不在,贤才无举。

9、《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孤独地站在幽州台上,仰首责问苍天,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10、《登幽州台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1、《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3、《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两句传达出诗人登楼时内心的孤寂,与《登幽州台歌》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来源:Zxxk.Com]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评析]: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高耸陡峭的特点,像一把利剑把世界分割成明暗两部分,用字极富神韵。

20-3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评析】第一句用夸张手法突出塔高的气势。塔高千寻又立在峰顶,才能站在塔顶看日出。也才不怕“浮云遮挡观日的目光”。其中包含:“要想头脑清楚目光远大,就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练习】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要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飞来山上千寻塔;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指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诗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5、首诗中,“泘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当时的保守势力)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7、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

“自”:在诗中是自然之义,用在此处使诗句的原因解释不来得绝对;“只”:在诗中念起来通顺上口,更符合诗人的处境和心情。[来源:学科网ZXXK]

8、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见日升)”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9、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0-4游山西村南宋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一、作者:

陆游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二、重点词注释: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笑:嘲笑;社:土地神)

三、中心思想:

这首诗写作者到山西村做客,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及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和淳朴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四、重点题:

1.首联写出了农家人热情、淳朴、好客的特点,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游览之地(山西村)恋恋不舍的情感。

2.用简练的语言概述四联诗的内容。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首联,农家盛情款待;颔联,村庄景色诱人;颈联,乡村民风古朴;尾联,再来农家作客。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

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足”字既写了农家的丰年景象又表达了农家好客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4.你是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产生许多希望,蕴含人生哲理,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5、全诗紧扣一个“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

6、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6、“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7、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8、“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参考答案:

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20-5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评析]:后两句用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今后仍将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尽自己的责任。境界高远,比喻精妙。[赏析]:(1)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全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顽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思想感情: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名句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落红自喻,表达诗人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

1、“落红”在这里比喻?诗人以“落红”自比

2、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花有情,死而不已,尚能化泥而护花

6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⑴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展现了一幅的画面。凄冷、迷朦

⑵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3)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的画面。

.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4)“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请对此字作简要赏析。

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

(5)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的特点。凄冷、迷蒙

(6)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7)请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烟、水、月、沙、酒家、秦淮河

(8)诗中的弦外之音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作者借商女唱亡国之音的《后庭花》,表面是讽刺“商女”,实际是讽刺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醉死梦生的统治者,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9)诗的首句描绘的画面有怎样的特点,请分析一下。首句诗为我们描绘了迷蒙冷寂的画面。

(10)请简述最后一句的《后庭花》的相关典故,并分析作者指责商女的用意。

南朝陈后主在位的时候,大建宫室,生活奢侈,创制了《玉树后庭花》等歌曲寻欢作乐。作者指责商女实际上是一种曲笔,他真正想指责的是那些听歌女唱歌的人。只知道享乐,不关心国家,没有忧患意识。

7贾生李商隐[来源:学科网]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1)诗中的“可怜”的意思是什么?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买炭翁》)”和“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中“可怜”意思是否一样?请作简要分析。

(2)诗人对贾生(贾谊)的评价是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3)这首诗用了先扬后抑的写作手法,试作分析。参考答案

(1)这首诗的“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卖炭翁》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孔雀东南飞》中是“可爱”的意思。

(2)贾谊有才华,但得不到重用。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3)诗的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生,是赞美,是扬;后两句写讨论的是服药求仙等虚无的事情,而不去探讨天下百姓的问题,是讽刺,是抑。诗人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讥讽朝廷的昏庸和对贤臣的不重用。

(4)【赏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对汉文帝求贤臣而又不用贤臣的之所长,只热衷于鬼神之事而不关心苍生之疾苦予以讽刺,“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对贾谊不得施殿展治国安民的的抱负深为惜。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注释

①选自诚斋集。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现在江西吉水人。宋代人。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②赚得:骗得。

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1、赏析: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迷醉。

3、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放过”和“拦”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表现力强极强。诗人要表达的哲理是: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骄傲。

4、松源晨炊漆公店这首诗的首句看似平常,却自有其意。请阐述其中的含义。

“莫言下岭便无难”,这是一个富于包孕的诗句,它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开头一句,正像是对这种普遍心理所发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8月2日21:35: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