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师视频课程免费试听1200分钟 |
||||
初一全科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初二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初三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考点归纳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记叙文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1、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内容概括上设题
常见题型: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因为什么+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谁+做了什么事
- 人物形象上设题
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物的外表特征+性格特征、精神品质
题型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
肖像描写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描写 刻画xx的性格特点,表现xx的某种品质
动作描写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2)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如杨二嫂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户替女婿扯衣裳襟,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等。
(3)侧面衬托 (间接描写)
A.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可以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次要人物)
B.环境描写
题型2:如何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格式:某某是一个xx、xx的xx人?(概括)
某某是一个xx、xx的xx人?a.从······看出······、b.从······看出······
概括人物形象要从分析人物所做之事入手,结合具体的写人方法,抓住抒情、议论语句,用准确的词语写出人物身上的品质、精神方面的特点,尽可能不要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即多方面概括。
(三)赏析题上设题
常见题型:
题型1:请分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题型2:请赏析下列句子:“······”
语言赏析包括对某个词语或整句话的赏析,通常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赏析:
(1)修辞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反语等)
(2)人物描写角度(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
(3)在记叙文中主要是抓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大词小用、贬词褒用等角度赏析词语的生动传神,拟声词和叠词,主要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美感。
(4)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5)从句式特点,是否使用了特殊句式,如设问、反问、祈使句、感叹句。
答题技巧:先判断这个句子是什么类型句,如运用xxx修辞、运用xxx手法描写人物,然后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内容进行理解分析。
指(指出方法)+析(结合内容分析如何使用)+点(点明效果)
修辞角度:
答题格式:运用····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请赏析句子:“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狠狠”、“钻”这些传神的神态动作,生动地写出苇子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烘托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斗争意志和旺盛的生存力量。
-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
拟人: 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夸张: 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
对比:通过……和……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排比: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抒发了……
设问: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设置悬念)
反问: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了……
反复: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反语: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强烈地讽刺、否定了……,表达了(抒发了)作者……
对偶: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表现了……
人物描写的角度
答题技巧:这句话是动作(肖像、神态、心理、语言)描写,运用了“XX、XX、XX”等动词,描写出了XX人的……,表现了……的品质(心理、性格),表达了……的情感。
例:请分析下面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赏析:这个句子是人物的动作描写。“攀”“缩”“微倾”这三个词细致生动地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艰辛,体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加点字词的角度
答题技巧:
词语的表达效果:分析修辞或解释词意,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表达了)……的情感(性格)。
例: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赏析:一个“裹”字运用拟人手法, 形象的写出了雨的细密、缠绵;用“细雨”来比喻“思念”,写出了作者对卖姑娘思念之深切。
句式的角度
主要从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来考虑。整句与散句的结合,长句与短句的错落,都
使句子节奏富于变化,形成错落有致的美,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很有气势,很有感染力。
(四)标题上设题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
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
- 标题的含义: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蕴含的情感、主旨、修辞等几个角度考虑。
- 标题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答题技巧:
- 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
标题如果是比喻句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那么我们就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如《变色龙》一文,标题“变色龙”就不是写善于变色的蜥蜴,而是比喻像变色龙一样的奥楚蔑洛夫。
(2)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
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情节;⑤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⑥点明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的机构更加紧密);⑦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五)阅读语段上设题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
开头段的作用
对上: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
本身:①渲染……气氛;②突出表现了……
对下:①引出下文……;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总领全文
结尾段的作用
结构上:①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②使文章前后照应;③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④首尾呼应;⑤篇末点题,照应题目
内容上:(直白类)(本身)结尾部分点明了(升华、深化)……主旨(主旨是指:表现
了人或物……精神(品质),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揭示了……道理,揭露了……
现实(本质)等
(含蓄类)①以景结情,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②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③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过渡段
①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②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③文章由……转为……(如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由写物转为写人;由历史转为现实;由感性转为理性等)
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 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
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使事情更具时代背景;②渲染了……气氛
③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⑤揭示/暗示文章主题
⑥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孔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写)
※注意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 句子上设题
-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重要句子的作用:一般是从内容、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入手。
(1)内容上的作用
指出该句子运用了……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方法,写了……内容,表现了陈述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的哲理。
(2)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句:总领全文、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过渡句:承上启下
结尾句:点明中心(卒章显志)、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照应开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线索句:贯串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紧扣主旨,揭示中心。
引用句:故事传说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3)语言上的作用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理解句子的含义:
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要抓住中心词,挖掘出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也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这个角度体会。
(所谓有哲理,就是指那些有关珍惜生命,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有关亲情、友情、做人道理等的感悟。)
抓关键词,化含蓄为直白,把作者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再说一遍。
具体做法有:
(1)思考作者的真正表达意图,即剥去修饰,直达本质义,也可以叫做翻译句意。
(2)换种句式,如双否、反问变肯定
(3)突破关键词语
(4)指出句子所蕴含的哲理
(5)指出句子体现的作者倾向、态度
例: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答:父亲的信守承诺和杨店主的真诚善良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升华了主题。
-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七)在词语上设题
1、如何解答重要词语的含义
词语含义的理解: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文中的意思。
所谓“词语的含义”,不是指一般的词典义,而是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具体的、附加的、动态的、不同于词典义又与词典义有着某种内在联系的新含义。
本考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把握词语的语境义;②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③把握代词和具有临时指代作用的词语的含义;④理解蕴涵在词语中的作者的特殊感情等。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可以试用同义词、近义词替代,解释时注意联系语境分析原因,保持词性一致,最后代入验证。
答题格式:字词原意+语境易+(有没有手法)+表达了/表现了······
2、词语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词语赏析)
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注意观察该词的特点,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属于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象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情感态度。
人的心情、性格
带句解词 +手法效果 + +
物的特点、状态
答题格式:本句用了xx手法,刻画了/描写了xx,语言生动有趣,简洁凝练,xx xx,表达了人物的xx情感。
(八)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及作用
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及作用
表现手法(写作方法)有: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牵挂、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格式:本文采用“XX”的手法,笔者通过“……(文章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使文章写得“……”
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及作用
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现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要具体分析)。
3、衬托手法(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九)在写作技巧上设题
1、表达方式的运用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1)记叙文中的描写 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又包括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环境描写则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2)记叙文中的议论 可起到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的抒情
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4)记叙文中的说明 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2、顺序的安排
记叙文的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主要考查倒叙、插叙
(1)倒叙 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答题格式:渲染一种氛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了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2) 插叙 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答题格式:插入叙述了……内容(背景材料,某个细节,情节),补充交代了……,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其某个特点,使人物形象生动完整,更好突出文章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爸爸的花儿落了》)
(3)补叙,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答题格式:补充交代了……内容,使情节前伏后应,使文章结构严密完整,更有力地突出中心。
- 人称上设题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记叙。确定是笔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和力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可以从多方面客观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可能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运用第二人称,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和力,便于感情的交流。
(十一)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主要人物(2)主要事物 ⑶主要事件(4)时间(5)地点(6)人物的情感
作用: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格式: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十二)写启示感悟发挥题。
题型: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触感染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部实质意义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4)根据生活经验,判断好坏,对选文材料谈自己创见;
(5)接合实际,对文中提及的现象提出合理化提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接合(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著名的句子等);
(7)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部实质意义;如: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答题技巧:
1.必须用第一人称;2. 心理活动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描写。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技巧点拨: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切合文题要求,所谈内部实质意义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答这类题时要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即: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1)抒发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等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白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抒发内部实质意义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抒发要流畅。
其他:
※(十三)记叙文中的议论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
开头的议论:统领全文;
中间的议论:可起到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考;
结尾的议论: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凸起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十四)记叙文中的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十五)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个、那些、其他、以上、云云、此……;
(2)通常为往前找;前一句或前一段
(3)注意: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不是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