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师视频课程免费试听1200分钟 |
||||
初一全科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初二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初三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21.《桃花源记》
一、 词语解释
缘溪行:沿着。 落英缤纷 :落花。
甚异之: 诧异。 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俨然: 整齐的样子。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悦的样子。
具答之: 详尽。 咸来问讯: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焉: 再 。 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延至其家 :邀请。 处处志之 :作标记。
欣然前往 :高兴地。 无问津者: 渡口
二、 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7、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8、后遂无问津者。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10、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答: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出自本文的几个成语
答: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与世隔绝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答: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答;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答: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答: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答: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答: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2.《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 灵:成为灵异的水
2、斯是陋室 斯: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
5、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6、何陋之有? 何:什么。
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 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 以……为子。 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7、是谓大同 是:这。 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二、译句
1、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三峡》
一、解释 答案
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 :冲刷
8、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
11、良多趣味 。 良:真,实在
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曰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 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答: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答: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译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 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 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四时:四季。 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曰欲颓,沉鳞竞跃 。 颓:坠落。 竞跃:争着跳跃
欲:将要。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可具有文学性。
三、填空 答案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之美。 山水相映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 之美。 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曰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 晨昏变化之美
《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到。 遂:于是。 至: 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交横:交错,纵横。 盖:原来是
5、月色入户。 户:窗户
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四、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五、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六、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观潮》
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自既望以至十八曰为盛。 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 方: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突然 . 略: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曰。 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 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 干:岸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
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三、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远 而近 ,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远,近。
(2) 写“形“的句子是 :仅如银线
(3) 写“色”的句子是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4) 写“声”的句子是 : 如雷霆,震撼激射
(5) 写“势”的句子是 :吞天沃曰,势极雄豪
3、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湖心亭看雪》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1、是曰更定。 是:这。 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 拿:撑,划。 毳: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 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 白:指酒杯
二、译句
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曰,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三、回答问题
1、 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
答: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使至塞上》
1.请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及所押之韵。
押韵的字有:________;所押之韵为:________。
2.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出使路线),颈联描写塞上秋色,也写出诗人(身世浮沉漂泊)的感受。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
示例:(1)这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描绘塞外雄奇壮观的独特风光。开阔鲜明,气势雄浑。(2)两句诗讲究线条美,一望无际的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 ,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4.全诗有三层意思,分别是什么?(1)出使路线;(2)沿途风光;(3)最新消息。
5.苏轼称这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首诗的五六两句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历来被人推崇,请简要说说它好在哪里?这两句诗充分体现景物的画面感,大漠向无尽的远方延伸,给人以开阔广袤的感觉。“孤烟直”则使画面有立体感,“长河”把画面分割成两段,“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的气势。
这首诗的颔联以“征蓬”“归雁”即景设喻,用于自比,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3.请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征蓬出汉塞。( )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4.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属国过居延”和“都护在燕然”,形象写出了国势的强盛,充满着自豪感。
B.颈联两句抓住景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鲜明地勾勒出塞外高原上苍茫辽阔而又壮丽雄奇的景象。
C.“大漠孤烟直”就是说沙漠上没有一丝风,“长河落日圆”预示着一天的结束。
D.末尾两句写快达到目的地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那种急于赶赴边关以及他对前方将士由衷敬佩的心情。
渡荆门山送别
1.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山随平野尽(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
(2)仍怜故乡水(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2.解释下列诗句画横线的词语。
(1)江入大荒流:莽莽平原; (2)月下飞天镜:月亮;
(3)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 (4)仍怜故乡水:始终。
3.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
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
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诗境中来。
石壕吏
1.诗中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说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妇人”致词分为三层,用“‖”在文中标出层次,并归纳层意。
望岳
1.这首诗的颔联,描写了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做简要分析。
这两句诗运用拟人赋予泰山生命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
2.联系全诗,谈谈尾联写出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体现了诗人不怕阻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瞰一切的气概。
3.诗中“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泰山(绵延不绝)的特点,“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高峻)的特点。
4.(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观泰山的心情。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涵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诗句表达了诗人登上泰山顶峰的决心,表现了诗人敢于征服大自然的气度。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哲理:人生的进取如同登高望远一样,只有胸怀宽广,高瞻远瞩,才能展望明天,把握未来。
6.请从艺术手法上对“造化钟神秀”一句作赏析。
诗句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让人产生了对神奇泰山的无限神往,“钟”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出泰山的雄壮多姿。
7.“岱宗”指(泰山)“造化”指(造物主也指大地)。
8.这首诗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的好,试分析好在何处?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春 望
1.解释加线的词:A、家书抵万金 :书信 B、浑欲不胜簪:简直
2.鲜花、鸟鸣平时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受,你怎样理解诗人“溅泪”“惊心”的独特感受?
鲜花、鸟鸣平时给人以美好愉悦的感受,在山河破碎,骨肉分离的情况下,人忧心如焚,看到鲜花,听到鸟鸣,都让人心惊泪下,这是特殊情况下人的特殊的感受。
3.诗中首句的一个(破)字使人触目伤怀,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4.花溅泪和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感人。
5.全诗抒发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情怀。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国”是指(国都长安城)。
7.首联写出了作者所望之景,“破”和“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
8.诗的颈联运用(夸张)的修辞,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情感。
9.“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这句话,对诗的颔联作一赏析。
诗的颔联一反常态,平时给人美好的花朵和婉转的鸟鸣,在作者心中不是勾起愉悦的情感,而是无限的哀愁。这一切都是因为国家命运的坎坷而引起的,景决定于情。
归园田居
1.解释加点的词语:课文中的注释
2.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 的遁世思想。
3.颔联写诗人劳动归来,但有明月陪伴,其中洋溢着诗人 和 。
4.这里的“愿”蕴涵着诗人 的志愿。
5.“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全诗在平淡与 、 与虚景的相互映衬下显得柔和完美。
6.赏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这两句将劳动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