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师视频课程免费试听1200分钟 |
||||
初一全科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初二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初三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共8分)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李存审戒子
《资治通鉴》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①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丙】范仲淹传
《宋史》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镞(zú),箭头。
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词意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尔曹生于膏粱 尔辈不能究物理 尔虞我诈
C.生于忧患 舜发于畎亩之中 李存审出于寒微
D.苦其心志 仲淹刻苦自励 何苦而不平
16.下列选项中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原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国内如果没有凭借法家思想来辅佐国君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这个国家)就会永远灭亡。
理解:这句话从治国理政的层面强调了逆境中得生、顺境中灭亡的道理,体现了奋发有为、积极用世的儒家思想。
B.原文: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
翻译:于是把取出的箭头交给儿子们,命令他们把箭头收藏起来。
理解:李存审认为这支箭头可谓当年经历的缩影,收藏是为了让后辈铭记现在优裕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C.原文: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翻译: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范仲淹的忧乐观,同时也是历代儒家士子经世济民情怀的写照。
17.上述【乙】【丙】两文中主人公身世经历的共同点是什么?印证了甲文中什么道理?(4分)
答:_________
答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共8分)
15.D(2分) 16.A(2分)
17.(共4分)李存审和范仲淹都出身寒微(1分);他们都发奋图强(1分),在忧患中崛起成就了大事业(1分)。(贫苦、忧患、身处逆境、艰苦奋斗、有所作为等相似字眼皆可)
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1分)
【乙】译文: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只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了,地位到达将相之高。这中间死里逃生的不止一次,剖开肉骨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一百多次了。”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命令他们贮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
【丙】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没有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发奋苦读,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艰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他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读书、勉励自己,每餐不吃两种以上的荤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刚够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