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2023年11月8日16:00:03中考108阅读模式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答司马谏议书

〔宋〕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天下理财,不征利;辟邪说,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选自《四部丛刊》本《临川先生文集》)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反覆不宜卤莽                反覆: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B.辟邪说,壬人                难:排斥

C.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膏泽:施恩惠,名词活用作动词。

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区区:小,用作自称的谦辞。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故今具道以                ②盖儒者争,尤在名实

B.①议法度修之于朝廷          ②则知明行无过矣

C.①某以为受命于人主          ②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D.①天下理财                  ②不征利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保守派的指责,作者以“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等言辞,表现出对改革的坚定信心。

B.本文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

C.本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首先交代写信的原因,言语委婉有致;接着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最后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

D.作者在第二段开头先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接着对强加给自己的罪名一一反驳。

10.请将文中划线的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5分)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5分)

11.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7.A( “反覆”此处是指书信往返)

8.B(两句中的“而”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A项前句“所”与“以”结合,构成名词性短语,意思为“原因”“缘故”;后句“所”加名词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该动词的名词形式。C项前句表转折关系,译为“却”,后句表表示结果,相当于“就”、“那么”。D项前句介词,意为“替”“给”,后句判断动词,相当于“是”)

9.C(“接着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最后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有理有据,层层深入”错。按文章展开的逻辑过程来看,应该是接着进行合情合理地辩驳,最后才是表明态度,不失赠答之礼)

10.(1)即使想要勉强多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一信,不再一一替自己分辨。(5分,“虽”“强”“见”“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反对的缘故而改变计划,这是因为迁都是经过周密考虑后的行动,认为这是正确的而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缘故。(5分,“故”“度”“度”“是”各1分,语句通顺1分)

11.作者引用“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是为了借此来证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2分)这一事例典型、精当,有着强烈的说服力和证明作用。(1分)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1月8日16:00:0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12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