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

2023年11月13日16:15:46初中语文109阅读模式

第3讲  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

 

一、人物形象刻画

1.正面描写

(1)直接描写:即描写主人公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这样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的性格特征。

(2)细节描写:即抓住人物细微而又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如《故乡》中“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规”就是抓住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外貌进行生动细致地描绘,鲜明地刻画出杨二嫂俗不可耐的形象;“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把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中的一个“塞”字是对杨二嫂的动作进行的生动细致的描绘,把杨二嫂爱占小便宜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2.侧面描写

(1)描写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

(2)描写环境、场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思想)或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埋伏笔)。

二、写作手法及作用

1.表达方式及作用

(1)记叙: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①顺叙:使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②倒叙:使情节曲折,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突出中心。③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2)描写: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①人物描写:展示……人物……特征。②景物(自然环境)描写:交待时令、地点,营造……氛围;烘托人物……情感;为下文……做铺垫。③社会环境描写:交待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社会现实。)

(3)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表达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4)说明: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5)议论: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升华)主题。

2.结构手法及作用

(1)照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结构严谨;衔接紧密,上下连贯。

(3)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伏笔: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5)详略:详写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表现手法及作用

(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反衬):用……的……衬托……的……,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作者的本意是……,而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入题,让人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5)托物言志:紧紧抓住……的……特点,精心刻画,富含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人生观)。

(6)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营造……的气氛,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7)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升华了……的感情;点明主旨,增强文章感染力。

(8)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9)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相互映衬,充满情趣。

(10)虚实相生: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深刻揭示主题。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1月13日16:15:4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1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