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3单元文学常识知识

2023年11月18日14:08:06八年级下册语文176阅读模式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社戏》

1、题目解说:题目解说:“社”,会意字。“礻”表示祭祀,“土”是土地神。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社”。按照我国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在绍兴地区,后来发展为以演戏的形式祭祀,这时候每年都演的年规戏就称为“社戏”

2、文章体裁:小说

概念: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  “人物”是主要要素。

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 写作背景

短篇小说《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他自然回忆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纯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的小伙伴们的友爱,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礼观念的自由天地。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这种思想感情融于作品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 内容主旨

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6、写作特色:细腻的景物描写;鲜明的人物形象;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

《回延安》

  • 作者简介

贺敬之,1924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主要作品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 文体知识

信天游 是广泛流传于陕北的一种民歌形式,又名“顺天游”。常用“比”或“兴”的手法,所谓“比”,就是第一句用比喻起兴紧跟第二句说出与“比”相关的意思所谓“兴”,就是借事借物起兴,由此引出第二句的本意。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与七言诗略同。短的只有一两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 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1956年,诗人从北京回到了曾经生活过的革命圣地延安,看到了十年中延安的巨大发展变化,内心充满激动和喜悦,于是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写下了这首抒情色彩浓郁的诗歌,歌颂了党中央的伟大,表达了对延安人民深厚而真切的无产阶级感情。这首诗发表在1956年6月的《延河》上。

  • 内容主旨

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通过对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

了延安人民在战争年代的巨大贡献和如今的建设成就。

  • 写作特色

成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选用恰当生动的动词;富于变化的句间关系

《安塞腰鼓》

  • 作者简介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作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代表作有《黄土情》《转九曲》《羊想云彩》等,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 背景简介

本文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安塞腰鼓”对从小生长在黄土高原的刘成章影响相当大,当他远离家乡后,脑际里常回闪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恢宏气势,耳畔回旋的是“安塞腰鼓”爆发的鼓点。20世纪80年代,刘成章面对祖国在改革开放中体现出的蒸蒸日上的情况,心中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决定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理解。于是,他用洒脱的文笔、淋漓的激情挥洒出了《安塞腰鼓》这篇激扬生命的浪漫散文

  • 安塞腰鼓简介

安塞腰鼓,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其粗犷、雄浑的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浑然一体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音乐、武术于一体,具有队行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 内容主旨

描写了气势恢宏的安塞腰鼓,赞美了安塞腰鼓所显示的力量之美
5、写作特色

铿锵的短句,激昂的排比,形象的比喻,疾猛的节奏。

《灯笼》

  • 作者简介

吴伯箫是一位进步作家,一方面有才华,另一方面以天下为己任,投身正义事业的进取心非常强烈。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罢课、查日货、宣传民主科学活动;

1930年代创作散文,《灯笼》是其中之一。1930年代末赴延安参加革命。因此怀念早年的乡村风俗时,会自然地引发激越的爱国热情

  •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20世纪三十年代,那是中华民族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作者以“灯笼”为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呈现了一个执著追求革命和艺术的知识分子和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内心世界。

  • 文体知识

散文: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

“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 内容主旨

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情感上和文化上的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

乃至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 写作特色

使用方言,地方味浓;乡情民俗,诗词典故,信手拈来;描绘朴实动人。

第一单元拓展知识点

一、易读错的字

凫水(fú)      行辈(háng)         潺潺(chán)       蕴藻(yùn)

归省(Xǐng)    撺掇( cuān duo)    絮叨( xù dao)    漂渺(miǎo)

棹船(zhào)    白羊肚(dǔ)         糜子(méi)        羁绊(jī bàn)

冗杂(rǒng)    烧灼(zhuó)         磅礴( páng bó)   斡旋(wò)

幽悄(qiǎo)    霍骠姚(piào)

二、易用错的词语

疏疏朗朗:形容稀疏而清晰,强调事物之间距离宽、空隙大,从而有清晰、舒适的视觉效果。不能用来形容因凋败而显得稀疏零落的事物。

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注意与“恍然大悟”的区别:前者一般用于重大问题上,强调醒悟得彻底;后者强调醒悟的迅速。

叹为观止: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是褒义词。使用时要注意辨别句意;不能用于负面的情形或贬义的语境。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注意适用对象是“声音”,不能用来形容运动中的人或物体。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三、常考文学常识

1.鲁迅(1881-1936),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且介亭杂文集》等。

2.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大自然的语言》

  •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年—1974年),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者

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 文体介绍

事理说明文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被称为事理说明文。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不仅要使读者了解事物“是这样的”,而且要使读者明白“为什么是这样的”。事理说明主要运用逻辑顺序(有时也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相结合)来阐明抽象事理。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 说明的对象
  • 说明对象的特点
  • 说明文的分类:内容:事物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 、语言:生动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

(4)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举例子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 打比方。(5)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6)说明的语言:准确性

说明方法的概念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甲是乙,乙是甲。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画图表的方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作诠释:诠释法又称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作比较:1、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2、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

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具体、生动,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引用说明:有力说明,并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地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依据。

引用:1、引出说明对象;2、通过引用故事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引用诗歌使文章更有趣味性。

说明方法及作用:

(1)列数字。作用: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x x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2)举例子。作用:通过举x x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x x的特征(道理) ,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作用:把x x和X x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x x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4)打比方。作用:将x x比作x x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x x的特征(道理) ,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

(5)下定义。常用格式:“x x是什么”或“x x是怎样的”。作用:x x是x x ,准确揭示了x x的本质特征。

(6)分类别。作用:为了说明x x的特征(道理),条理清晰地从x x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7)作诠释。作用:使x x(说明对象)浅显易懂,概念清楚。

(8)引资料。包括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使说明更有说服力),以及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资料在文章开头还起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9)摹状貌。作用:有助于把说明对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

(10)画图表。作用:使说明更简明、直观。

三、内容主旨

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侯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侯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 写作特色

运用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 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 写作背景

《恐龙无处不有》背景: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为了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大争论。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追寻恐龙灭绝原因,写成此文。

《被压扁的沙子》背景:    与前篇所讨论的内容一样,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 内容主旨

《恐龙无处不有》主旨:本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被压扁的沙子》主旨:本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产生、分布、特征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灭绝,表明不同的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 写作特色

以人们熟悉的事物为例进行说明,使被说明的事物浅显易懂;语言严密准确,幽默风趣;逻辑严密,说理充分。

《大雁归来》

  • 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的伦理学家、科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者。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伦理观的书,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对美国的环境保护影响很大。

  • 内容主旨

本文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保护野生动物

  • 写作特色

拟人手法,描写形象;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时间的脚印》

  • 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四川安岳县人,我国著名科普作家。代表作品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科普作家陶世龙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工作后长期与地质学科打交道,在国家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大众化的倡导下,作者致力于科普写作,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作品较多。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 内容主旨

说明了岩石怎样记录时间,号召人们去探索大自然。

4、写作特色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第二单元拓展知识点

一、易读错的字

连翘(qiáo)    萌发(méng)    销声匿迹(nì)    风雪载途(zài)

簌簌(sù)      骨骼(gé)      地壳(qiào)      环颈雉(zhì)

沼泽(zhǎo)    弥漫(mí)      迁徙(xǐ)        衰草连天( shuāi)

短促(cù)      携带(xié)     膨胀( péng zhàng)    衍射(yǎn)

两栖(qī)      铱(yī)        追溯(sù)         褶皱( zhě zhòu)

蟾蜍( chán chú)    缄默(jiān)    窥探(kuī)     狩猎(shòu)

雾霭(ǎi)           咀嚼(jué)     繁殖(zhí)     搁置(gē)

瑕疵(xiá cī)       羹匙( gēng chí)    腐蚀(shí)     譬如(pì)

干酪(lào)          摞起来(luò)        过滤(lǜ)

二、易用错的词语

销声匿迹: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中性词,不能用作贬义词。

风雪载途:一路上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风雪形容天气恶劣。此词不能用于描写冰雪。

草长莺飞:形容天的美好景象。不要理解为春天荒凉的样子。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要注意平时多用它的比喻义,不能用来形容衣服。

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这是贬义词,不要用在褒义的环境中。

三、常考文学常识

1.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2.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3.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

4.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说明的顺序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按说明对象和目的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引用、摹状貌、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等。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桃花源记

  • 作者简介

陶 渊 明(365~427),名,字元亮, 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 写作背景

东晋政治黑暗,连年战乱,陶渊明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选作课文的,就是这篇有新奇情节、有优美环境、有人物、有对话的《桃花源记》。

  • 文体知识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当代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 内容主旨

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生活和谐、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写作特色

设置悬念,构思巧妙;详略得当

小石潭记

  • 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北魏侍中济阴公柳庆七世孙,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人称之为“柳河东” “河东先生”,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793年,进士及第。后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柳州,官终柳州刺史。因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寓情山水而不忘国政。首创“寓言”体,其文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韩愈、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 内容主旨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 写作特色

巧妙运用移步换景和定点特写的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多角度地观察和描写。

《核舟记》

  • 作者简介

魏学洢(约1596—约1625),明朝末年散文家。字子敬浙江嘉善(今浙江嘉兴)人。其一生短暂,未曾做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张潮收入《虞初新志》。

  •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卷十(清代张潮编,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略有删节。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据清代笔记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又名叔明,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1994年,在宁波镇海发现了一枚桃核舟,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明”是王叔远的简称,其方位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况完全一致。经过专家鉴定,此枚核舟为王叔远晚年作品。

  • 文体内容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从语言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 知识链接

(1)微雕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 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趣。

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人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界上正在形成一股微雕艺术热。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到了唐代,能在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字画。

(2)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发现,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

雕刻者为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就其题款方位、尺寸大小、五位人物、小窗可灵活开启诸方面均与《核舟记》描述相吻合。

专家们还认证此核舟是王叔远晚年力作,推断完成于王叔远晚年成熟期。

王叔远雕刻该核舟时,没有使用放大工具,全仗的是目力。

  • 内容主旨

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

舟者的精巧技艺,也高度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 写作特色

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语言简洁、生动。

《诗经》二首

  •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的诗歌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另有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诗经》中的作品形式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它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古代把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诗经》“六艺”。

赋:直接铺陈叙述,表达自己的感情。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比:以彼物比此物。例: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主题思想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不懈追求和强烈的思念之情。

  • 内容主旨

《关雎》写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焦虑和设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

《蒹葭》写主人公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 写作特色

《关雎》

(1)运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可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2)运用起兴手法。

《蒹葭》

(1)反复咏叹,感情凸显。

(2)虚实结合,想象丰富。

第三单元拓展知识点

二、易读错的字

豁然(huò)        怡然(yí)        篁竹(huáng)      翕忽(xī)

差互(cī)         峨冠(guān)      矫首(jiǎo)       篆章(zhuàn)

窈窕(yǎo tiǎo)   寤寐(wù mèi)    溯洄(sù huí)     俨然(yǎn)

垂髫(tiáo)       俶尔(chù)       幽邃(suì)        悄怆(qiǎo chuàng)

衣褶(z hě)       壬戌(rén xū)    雎鸠(jū jiū)     荇菜(xìng)

蒹葭(jiān jiā)   好逑(hǎo qiú)

三、通假字

1.便要(yāo) 还家(“要”同“邀”, 邀请。)

2.左手倚一衡(héng) 木(“衡”同“横”,横着。)

四、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鲜嫩美丽。例:芳草鲜美。今义:指食物味道可口。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例:阡陌交通。今义:指运输事业。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指已婚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以为:古义:把……作为。例:全石以为底。今义:认为。

去:古义:离开。例:乃记之而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曾:古义:竟然。例: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今义:曾经。

比:古义:靠近。例:其两膝相比者。今义:比较。

奇:古义:零数、余数。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苍苍:古义:茂盛的样子.例:兼葭苍苍。今义:(头发)灰白。

五、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释义
屋舍(shè) 俨然 房屋
便舍(shě) 船 舍弃
寻向所志 寻找
寻病终 随即,不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由
隶而从之 跟从,随从
东坡右手执卷端 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正、直
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明有奇(qí)巧人曰王叔远 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 零数、余数

 

六、文言虚词

词语 例句 释义
捕鱼为(wéi) 业 动词,作为
不足为(wèi) 外人道也 介词,对,向
欲穷其林 指示代词,那,那个
其中往来种作 代词,代指桃花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人称代词,自己的
其两膝相比者 人称代词,他们
全石以为底 介词,把,用
卷石底以出 用法同“而”表修饰
以其境过清 连词,因为
潭西南而望 连词,表修饰
启窗而观 连词,表承接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连词,表并列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连词,表转折

 

七、词类活用

类型 词语 例句 释义
形容词作动词 欲穷其林 尽,走到尽头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对……感到惊异
心乐之 以……为乐,因……感到快乐
名词作状语 复前行 向前
西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下见小潭 向下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西南 潭西南而望 向西南
斗、蛇 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犬牙 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
箬篷 箬篷覆之 用箬篷
名词作动词 峨冠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戴着高高的帽子
石青糁之 用颜料等填塞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凄、寒 凄神寒骨 使……凄凉,使……寒冷

 

八、文言句式

句式 例句 句式说明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为”表判断
省略句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仿佛”前省略主语“小口”
便舍船,从口入 省略主语“渔人”
日光下澈 “澈”后省略宾语“潭水”
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小溪”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省略主语“佛印”
各隐卷底衣褶中 “隐”后省略介词“于”
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
其两膝相比者 定语后置
细若蚊足 状语后置

 

九、重点句子翻译

句子 译文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之类的植物。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里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衣着和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并自得其乐。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石头上。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朝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这种气氛)使人神情凄凉,筋骨寒彻,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而且)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样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黄不相类似。
嘻,技亦灵怪矣哉! 啊,技艺也真神奇啊!

 

十、古诗文默写

记忆型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理解型默写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地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十一、常考文学常识

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自称“五柳先生”。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品有《永州八记》。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有所寄托。

3.魏学洢,明末散文作家。字子敬,著有《茅檐集》。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首,包括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作品;“雅”,大都是贵族作品,只有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都是贵族作品。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1月18日14:08:0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1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