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仿写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3年11月20日00:00:05中考77阅读模式

【写作要求】

围绕核心物象写几件事,共同反映一个单一主题或是复杂主题,比如《灯笼》中的家国情怀。

 

【同学们笔下的意象】

煤油灯、藕、蒲公英、蜡烛、银杏树、灯、茶壶、棋子(不太合适)、家乡的小溪、爸爸的夜宵、雨伞、大蒲扇、手电筒、布娃娃、糖果、盆栽、镰刀、笔……

 

【写作思路】

全盛兰:以灯的变迁为线索,写几件相关的几件事,来表达亲情的主题。

施雯欣:以银杏树为线索物象,可以写自己和银杏树的渊源及故事,以多棵银杏或一棵银杏都可以。

 

【常见问题】

1、只写一件事。如果只写一件,却用物象为题,那么这个物象一定要在故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事情在我们短暂的生命里,比较难找。

2、物象变成了一个背景,很难把这种背景似的物象和最后的中心情感联系起来。常见于只写一件事的。多件事都和这个物象关联的话,就更容易和主旨联系紧密。

3、详略不当,有些段落和物象和主旨没有关系的也写,显得啰嗦没有重点。

4、试图交代核心物象的前世今生,细致而没了重点。

5、主旨模糊。物象只是一个线索,其实应该透过和此物象相关的故事来反映一个主旨。

6、不点题,很可能自己也未能挖掘出来,或者在语言组织和表达上有障碍。

7、未能区分借物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借物抒情中物和情只是关联关系。托物言志中的物和志是融为一体的关系,即物的特点就是人的特点,物的品性就是人的品性。

8、开头太长。《灯笼》篇幅很长,用两到三段来开篇引出物象尚可,我们800字甚至只有600字的小文章,也用这样的二三百字来开篇,就显得头重脚轻。

9、描写地过于细腻,由于篇幅的限制,就无法记叙多个事件。

10、错把抄袭当借鉴。

 

【学生作文点评】

帽子

路雨衡

从古至今,人们都尤其喜爱帽子。无论是时代的更替,还是地域的变迁,帽子都永远是人们除了衣裤外最重要的服饰。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年幼儿童,都是十分喜爱帽子的。   

 帽子在我心中占据的位置很微妙,他仿佛如点点繁星,不算大,却散布在记忆中的每个角落,多而密,发着光,发着热。说到帽子,心中便会想到那昼夜屹立在边疆的官兵,心中便会想到那工地上东奔西往的工人,心中便会想到那病房中竭尽全力的医护人员。  

依然记得我那勤劳的爷爷。夏天时无论天气如何酷热,爷爷也总要扛着锄头,头戴着用麦子的秸秆编成的草帽到田地间去耕种。有时我刚好回老家,而家中又没有其他人时,爷爷便带着我一起到田地中。我在田地中东跑西窜,埋头锄地的爷爷,时不时抬头用手擦擦额头的汗水,看见我已热得满头是汗,便将自己的帽子轻轻地扣在我的头上。帽子很透气,我能感受到爷爷那双粗糙的手抚过我的头顶。这帽子一戴便是到了天黑,爷爷终于忙完了,我便小跑上前趁爷爷还没挺直腰起身,把帽子摁倒爷爷头上,爷爷总在这时开心地笑,我也跟着笑了。  

 今年苏州的冬天格外的冷,每天早上上学时,天也还没露出晓色,路边枯草上的霜在灰暗的环境下依旧清晰可辨。虽然距离学校只有700多米的路程,但是到学校时耳朵总是被冻的通红。好在妈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给我准备了一只针织帽,戴上帽子后可暖和了,我仿佛感受到了妈妈双手的温度。  

 秦始皇一统天下之时,所带的平天冠——前后用珠宝遮住脸,不让人轻易窥见真容,可谓是古今最为霸气的帽子。帝王运筹天下大事,内心之用计,全在珠帘之后,旁人无权得知。如今却是没时间前去博物馆中一饱眼福,可在四川曾有幸见过诸葛亮所创的纶巾,青色丝带编织穿插其中,确有一种隐士出山后也不改变的朴实。他就是顶着这样的纶巾,为明主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突然想到家乡也有武侯祠,里面的纶巾,是否一定也如此漂亮的?但愿吧!  

 可最令人期望,而又令人不得的竟是这一顶“帽子”。李贺为了得到一顶高官之帽,漂泊半生,倾尽心力,写下“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金句,却依旧不得,终英年早逝。孟郊也追求这官帽,他登科后内心喜悦难胜,挥笔写下千古名句“风得意马蹄轻,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也渴望这样一顶象征荣光和成就的帽子,无论是未来失意或是得意前路有多少艰难和坎坷,我都不会改变这个梦想。  

 啊,如今的人们是否还有一顶这样的帽子,它能在烈日下为你遮阳,飞雪下为你保暖;你的内心是否还渴望戴上更高的帽子,来满足自己的鸿鹄之志?还有不是满足私心?应该把帽子压低,看脚下,他会向你指出两条路,一条通往家乡,一条通往理想。(点评:最后一句语意不顺。)

 

【李老师点评】

本文围绕帽子,回忆了和爷爷和妈妈的温馨故事,又回顾历史,从秦始皇的“平天冠”写到诸葛亮的纶巾,再到诗人李贺、孟郊向往的官帽,表达了自己有向历史先贤学习,立宏伟志向的人生追求。

短短的一小篇文字,就囊括了亲情和历史;有温馨,有厚重;有温暖的回忆,也有对志向抱负的抒写,内容丰富。

不足:在亲情向历史转化的时候,缺少铺垫和过渡,有些生硬。

 

泥 土

(叶雅杰)

泥土是美好的,它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和便利。

从小我就喜欢玩泥土,因为那时在乡村,爷爷奶奶要劳作,我便与我的发小一起玩耍,我们穿过马路跑入田野,淌过小溪,采摘柿子,而每每我与他在田野中时,才最开心。

小时候不懂事,一到地中便开始了我俩的“拿手活”——拔秧苗,我与他往往边拔还边唱歌,殊不知这是农民们的立命之本,干这种事实属不对。后来我便与他一同前去之前的农民家中道歉,而他们也是对我们小孩子很好,不但没骂我们,还给我们吃东西,那些田土中的泥土已经好些时候会被我们践踏了。

春天的泥土是芳香的,我们总是在万物复苏的大地上自由奔跑,我与他每次吃好午饭就来到一片相对干净的地方,坐在泥土上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弹卡片,就是一个人将其卡放在下面捏住另一端,另一个人将卡放在最上端,一个人弹上面的卡片,若翻了则那个卡片归弹的人所有,每次我与他玩总是会赢得多,他只好心情低落的回了家,后来他每次都会返回来跟我要,但我不傻,才不给呢。

(点评:建议写和泥土有关的游戏,或者有更多的泥土的戏份。)

夏天的泥土是燥热的,我们总是一起在爷爷奶奶午睡时偷偷拿上几块钱,骑上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拖上我往后公路对面的一家小卖部去。一人买两只雪糕,在燥热的泥土上尽情享用。每年夏天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便是去找从泥土中爬出来的知了。我与表弟和爷爷每次吃完早晚饭便会带上手电筒出去找他们,可我的胆子小表弟胆子更小,稍有些动静便会吓得没命,但紧握住爷爷的大手,恐惧便全无了。

(点评:还可再增添一些细节,让画面感更强。)

秋天的泥土是清凉的。我们总是一起带上自己做的“小纸鸢”出去开阔的田地上放。一开始我还不太会,总是会被风筝害得在土地中摔几次。可后来经过我的发小的认真指导后,我终于可以带着我的风筝在田地间跑了。秋天的泥土中还会伴有农民们的丰收的喜悦。每到十月一日,我与叔叔阿姨等都会回老家去帮爷爷奶奶批玉米,拖玉米杆,那“美味”的田地间总会让我充满能量。

(点评:可以增添一些关于对泥土的描写。)

冬天的泥土是坚硬的,我们总是一起在铺满雪的土地上堆雪人打雪仗。雪地上总是回荡着我们的欢声笑语,在吃着年夜饭的我们一家其乐融融,外面的土地似乎也在为之“沸腾”。(点评:不如改成“为我们守护”)

土地在一年四季不总是一个样的,但它的性质是绝对不会变的,土地承载了我童年的乐趣,他总是我“最”亲密的伙伴。

 

【李老师点评】

本文围绕泥土,以四季为序,写了自己童年时期和泥土相关的种种美好回忆,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明暗线交织,开头结尾清晰完整,结尾主旨明确,符合围绕一个物象写一系列相关事件的要求,是一篇比较规范的习作。

不足:

每件事在叙写时,缺少典型的细节来打动人,缺少画面感。

“泥土”这个重要的物象的“出场率”也不够,导致故事和物象略有游离。

 

(沈夕月)

    人走茶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茶,不过是一杯水,给世间的只有想象。

常说,心即茶、茶即心。翻开记忆相册,与茶结得缘太多了,那一张张被折皱的泛黄胶卷就都是。

记得,外祖母就是种茶的,白日里常常在茶园干活。曾经她是带我去过的。刚进入其中,满园的绿就猝不及防地撞入我的眼里,丝丝的茶香从远处缓缓地飘来钻入鼻孔中,顿时一阵清凉、清新涌入大脑,好不舒心。再看这如梯般一层又一层的茶村翠色欲流,如绿浪接连不断地涌向天边,与远处青山蓝天相映衬,现加上阳光倒在这茶叶上隐隐约约的闪烁。如此精妙,震撼的景色怕是古代山水画家的作品都不能与之媲美。

母亲也因此爱茶,从小滚在茶叶中长大,自然是对茶道了解颇深。

一日,向母亲求教茶道。泡一杯茶,基本的就是温杯、投茶、注水、刮沫、倒茶。而这茶最难的还是在于煮水。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而此时用茶,茶品最佳。按照母亲的教法,我顺着一步步的学习,最后终是将一杯茶泡成了。我迫不及待地交于母亲,母亲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轻声对我说:“傻孩子,敬茶也是有方法的,要双方奉上且不能触碰到杯口,你看看你手指都碰到茶水了。”母亲随即将剩下几个茶杯倒上了茶,每个都倒得很均匀。她说:“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所以茶自然是不能倒满的。”

那时候生活在农村,相邻的老人们出门都会带着茶杯出去散步。每到那夏日夜晚,家家户户都搬出凳子来坐在树下纳凉看星星,此时与乡邻们聊点家常里短,再品上一口茶,那白日的怨闷热暑便全解除了,心也平静了。如此画面再回忆还是不免让人怀念。

记得每每家里办喜事设席面,无一次不摆上茶的,无茶如何庆祝呢?要是别家知道没摆茶是被笑话的,甚至是连酒也不上而直接用醉茶替代,这是我家的一贯习俗。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最早制茶饮茶的国度。自上古神农时代的药饮至唐代陆羽的禽饮,再到明代的泡饮。茶文化涵盖了修身养性之道。我愿以茶为媒介,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我时常也会喝茶,我也是是爱茶的。每当看着水渐渐倒入茶杯浸透茶叶,茶叶慢慢浮起,心就变得平静下来。人们常说喝茶是一种心情,品茶是一种心境。此时我手持香茗却止不住的思念故乡亲人。

品后茶心素如简,人淡如茶。人生即茶,茶即人生,静心以对,念由心起,缘由心生。

 

【李老师点评】

本文围绕茶谈及了自己儿时的回忆、母亲的茶道、乡村的习俗和中国的茶文化,语言优美,文字间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味。

不足:文章最后的落脚点是“素”“简”“淡”“静心”,倒数第二段提到思念故乡亲人,这种情感是怎么和茶道、茶文化、以及静心等融合在一起的呢?

最后一段里对茶文化的哲思,言语过于玄妙,让人不能理解。

建议:写一点关于喝茶静心以及伴随着的简朴、素雅生活的事情,以使最后的阐述有依据。

 

【网络好文示例】

虽然不是无藕不欢,但相对于其他配菜,对于藕的喜爱是不可以比的。

(点评:以对比开篇,引出本文的主要物象——藕。)

提起藕,就会想起乡间里的小泥塘,邻居家的妹妹;就会想起父母的呼喊,外婆的笑;莲藕骨头汤和醋熘藕尖…真的,藕已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了。

(点评:用“提起……就会想起……就会想起……”的句式连起更多的琐事,为下文回忆和藕相关的事情铺垫。)

记得在老家后院的泥塘中,隐秘着藕。盛夏过去,残叶下的藕便开始生长。入秋之时,便可下地去挖了。我常和邻居家的小妹一起去,套上宽大的雨靴,双手环抱着一个大篮子,摇摇晃晃地走到塘边,蹦进泥塘,溅得泥点点缀满了衣间。我俯下身子,把双手深深地插入这湿粘的带着藕的芳香的泥中。四周摸一下,当触到时,便铆足了劲,双手用力地向上拔,“扑哧”,随着一声藕离开泥土的声响,泥花又四溅开来。

(点评:写得很有童趣,且符合低幼孩童的身材、动作、心理等特点,写得惟妙惟肖。)

“别老生吃,不干净”。

这句话在我脑海里已经与藕分不开了。小时的老家,没什么零食。那甘甜的混着泥土的芳香的生藕,是我齿间最留恋的小食了。每每采满一篮藕,我就拉起邻居小妹疯跑到离泥塘不远的一条小溪,随意的拿出一根,放到水里冲一下,便马上往嘴里送。但偷吃了生藕,还是会被发现。她就总是语重心长的嘱咐我“别老吃生的,带回来我给你做。”

(点评:这件往事中展现了母子情深。用母亲的典型的语言来,鲜明而感人。)

当然还有一个人也分不开,她就是外婆。不假思索,那泥塘是她的。当我抱着已经被吃的不满的一篮藕,摇摇摆摆地向着家的方向走去的时候,总能看见家门口一个矮小的女人的身影在奋力向我招手,是外婆!等我走近了,她便小跑地迎上来,一把接过我手上的篮子,又小跑回家,等我慢慢地晃进了房,那原本沾着泥点杂草须的藕就已被洗的白净了。我便连忙搬个椅子在厨房坐下等着。外婆麻利地切、下锅、出锅,爆炒藕丁,清蒸藕片,醋溜藕尖…,淡淡的藕香总在秋的厨房里充斥着挥之不去。

(点评:写了外婆的外貌、动作,来表现外婆对我的爱。)

许多年过去了,外婆还在身边,但我们却不在老家了。来到了这“小渔村”,“小渔村”的许多都比老家好,可唯独外婆说再也买不到那般的藕了。

 

【李老师点评】

本文细写了和邻家小妹一起拔藕、偷吃生藕、外婆为我做藕菜等几件往事,来表达对儿时洋溢着快乐和亲情的怀念。

本文仿《灯笼》的痕迹很明显,但又仿得很巧妙。用了《灯笼》原文的结构,在记叙具体事件的时候,也仿用了原文语言、动作等方面描写表现人物的方法,让画面耐人寻味。

 

星星

虽不像太阳般的火热明亮,也不像月亮般皎洁幽静。我喜欢星星却仿佛是命中注定。妈妈说小时候,我就常常指着天上的繁星,嘴里也不知道在嘟哝着些什么……

记得,以前奶奶喜欢带着我散步,她常常牵着我去莲花山,然后在一片空旷的草地上坐下来。那时的天空是漆黑的,但却总有一颗颗明亮的眼睛轻眨着,饱含着慈爱地抚摸着我,就像奶奶……

“阳阳,其实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名字,当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最亮的星星叫天狼星,离我们地球最近的一颗星星是位于半人马星座的比邻星……”奶奶的轻声细语时常伴随着我进入梦乡。儿时的我晚上一大半的时间都是与星星一起度过的,所以星星于我而言就像家人、像朋友、像奶奶……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莲花山所能看见的繁星数也逐渐减少,就像是回了老家的奶奶逐渐从我记忆淡出……直到有一天,爸爸急急忙忙地带着我和妈妈赶回了老家。我记得很清楚,在路上度过的那一个晚上,天上一颗星星都没有,漆黑的夜朝我的心扑来,压在心上,沉重地让我喘不过气……

到了老家后,家里一扫以往的热闹,取而代之的则是寂静,房子里弥漫着悲伤的气息,走进门,一个惨白、透露着绝望气息的棺材闯入我的视线。里面躺着的人,是谁?!她不是我想的那个人!不!不可能!

看到那棺材的一刹那,我的心“咯噔”一声,那个躺在里面的人不会是教我认星星,陪我度过了整个童年的人,不会是那个我敬爱的奶奶…… 我抱着一丝丝侥幸,颤抖着走了过去。看到属于奶奶的那张慈爱的脸,是毫无血色的、苍白的。我的眼泪一瞬间就流了下来,划过了我的脸颊。

那个晚上,我一个人坐在门前,抬头看着天。不再有一颗颗明亮的眼睛,有的只是无边无际的黑暗,仿佛在告诉着我,属于你的温柔、慈祥的那颗星星已经消失了,已经不再会出现了……

自那时起,星星的存在只能给我带来伤心。我每次看到星星就会想起奶奶,想起她曾教我的一切。有一段时间,我都不敢抬头去看天空,害怕自己会突然哭出来……

随着深圳的科技发展,每到晚上,城里就充满了聚光灯,星星也不再能看到了,它们渐渐隐入了黑暗之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报名了大鹏的航海营。航海营是在海边,远离来自城市的强灯和喧嚣。

一天晚上,航海营里的学员在举行party,我觉得闷,就出去沿着海散着步。本想抬抬头,伸展一下僵硬的身体,却在抬头的那一刻,愣住了……

天空上挂满了星星,都在笑着看着我,我甚至看到几颗星星连成了奶奶的模样,温柔又和蔼。她笑着:“阳阳,奶奶教你的,你还记得吗?”“记得,一直都记得”我看着奶奶,哽咽地说。“其实,星星是死去之人的化身哦,阳阳,你在这里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我都看得见。我一直在你身旁陪着你。”听着奶奶的话,我连连点头,奶奶其实从未离开过,不是吗?

星星带着我对奶奶的爱,回到了天空,对我散发出了来自亲人的柔光。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1月20日00:00:0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13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