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作文题目及优秀范文

2023年11月22日00:00:04中考101阅读模式

七、作文(63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3分)

题目一:阅读以下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

一块石头躺在地里,他针对时雨发出了非议:“嘿!它算出足了风头,它有什么了不起!你瞧,人们像恭候贵宾似的,对它欢迎备至。它到底作出了什么功绩?只不过飘洒了两三小时!人们何不打问打问我的身世:我长期住在这里,文静、谦虚,随遇而安,彬彬有礼。但我从未听到过感谢之词。怨不得人们咒骂这个世界,的确一点也不公平合理。”

“住嘴吧!”发话的是只虫子,“雨下得虽短,但滋润了干旱的土地,它将农夫的期望变为现实。你在地里完全无用,而且多余。”

要求: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不得套做,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

 

 

 

 

【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可知,材料中的“时雨”尽管只有两三个小时,但是滋润了干旱的土地,它将农夫的期望变为现实,看似无用,却是最有用;而长期躺在地里的石头,文静、谦虚,随遇而安,彬彬有礼,看似有用,却是完全无用,而且多余。为此我们可以以“有用和无用”为话题,分析论述有用和无用的关系。首先确定观点,然后采取合适的论据,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总结。

【解答】有用与无用  作家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没有用处。”  莫言是作家,也是智者。正如他所说,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没有用处。智者所言,自有其道理。我们学习文学,正是要追求“无用”。这个“无用”是指不能将文学当作“过程”“手段”,而应将其作为“目标”。  所谓“有用”,一般人的理解是指功名之用、富贵之用。以此观之,文学确不如科学“有用”。但如果换到哲学的视角,文学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的“世界观”,而科学更多是教人以“方法论”,其二者虽相互依存,但显然“世界观”更具有根本性、决定性。这就意味着文学比之科学更为“有用”。  同样,将莫言的这句话向社会学上引申,可以叙述为“人在社会中最大的用处,就是没有用处”,这并不是消极处世,而是道家观点的一种演变和进化。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与其追求让自己“有用”,不如放弃执念,静心提升自已的能力,不断加深在文学方面的素养。如此,虽然外在面貌并无丝毫改变,而其内在天地已然脱胎换骨,成为了有深度、有学识、有内涵的人。这样的人被称之为“人才”,而文学的“无用之用”也就清晰可见了。也许科学技术能让人改头换面,但文学对心灵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用科学替代的。  所以说“悟无用之用”,才能“见智者之智”。文学是时代精神的凝结,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人类进步的明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点评】文章以“有用与无用”为论题,以“文学”和“科学”为例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文学是时代精神的凝结,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人类进步的明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文章观点明确,论据有说服力,论证方法恰当,论证思路清晰,不失为一篇佳作。

 

题目二:

“此时,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机翻涌。我听见出发的声音。我们出发,为了不曾改变的信仰,为了追逐梦想的渴望。把每一场胜利的终点,作为新征程的起点。从天出发,带着穿越寒冬获得的力量;从平凡出发,我们终会铸就新的伟大。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出发!”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励志大片《中国再出发》

读完以上文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以“           再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套做,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

【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可从以下几点审题立意,选材构思。“_______再出发”,从理想追求方面引导考生对人生进行思考,更具哲理性和人文性。再次出发是一种行动,是一个值得寻味的生活现状。人生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和灾难,我们即使取得了一些成功,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今后的路还很长。人生路上也有许多的转折点、里程碑和加油站,需要我们在人生驿站进行冷静思考,积蓄力量,补充能源,等待时机,然后再次出发。从这些角度思考,题目“______再出发”中需要补充的内容就清楚了,比如“初中毕业之后再出发”(时间)、“夺冠之后再出发”(事件)、“风雨之后再出发”(比喻)等。“再出发”是一种行动,谁在行动并没有限定,可以是一个人,包括自己和别人,也可以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等。

【解答】挫折之后再出发     

人生路上,面对挫折,软弱自卑的人选择放弃,勇敢自信的人选择再次出发。  在《圣经•出埃及记》里,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过红海,走了三天也找不到水喝。好不容易到了玛拉,却发现那里的水是苦的,以色列人大发怨言。其实再走一小段路程,就到以琳了,那里有甘甜的泉水和高大的棕树。“行百里,半九十。”最后一段路往往是最艰苦难行的,以色列人的怯懦和不自信驱使他们不再前行,就此放弃。  有一个女孩对足球十分痴迷,进入体校后,由于自己的种种原因,常被队友奚落。职业队到体校选后备力量时,她卖力踢球,可没被选中。女孩对自己说:“要知难而进,绝不气馁!”一年后,她终于收到职业队的录取通知书。在受到良好系统的实战训练后,女孩脱颖而出,成为女足巨星。她就是孙雯。  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灰烬,爱迪生的老伴难过地说:“多少年的心血让一场火烧了个精光,而今你已年迈力衰,这可怎么办啊?”爱迪生也很伤心,但他并不认输。他对老伴说:“别看我67岁了,可我觉得自己并不老。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遇到困难,勇敢自信的人勇往直前,依靠自己的力量一次次出发,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软弱自卑的人则停止不前,只会怨天尤人。如果《圣经》里的以色列人能像孙雯、爱迪生那样知难而进,再次出发,等待他们的将是甘甜的泉水和高大的棕树。

【点评】作者引用软弱自卑的以色列人、勇敢的足球女孩、自信的爱迪生这3个素材,从正反两面论证了“再次出发是一种自信”的主旨。文章的选材经典独到。以色列人的软弱自卑与孙雯的坚强、爱迪生的自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让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1月22日00:00:0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1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