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师视频课程免费试听1200分钟 |
||||
初一全科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初二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初三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初一涉及的方程类问题
(1)行程问题;
(2)工程问题;
(3)溶液配比问题;
(4)销售问题;
(5)数字问题;
(6)比例问题;
(7)设中间变量的问题。
不管是什么问题关键是要了解各个具体问题所具有的基本量,并了解各个问题所本身隐含的等量关系,结合具体的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我们今天先来探索——行程问题与工程问题的解法.
一、行程问题
1、行程问题中有三个基本量:路程、时间、速度。
等量关系为:①路程=速度×时间;
②速度=路程/时间;
③时间=路程/速度
2、特殊情况是航行问题,其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其速度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①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
②逆水(风)速度=静水(无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
由此可得到航行问题中一个重要等量关系:
顺水(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逆水(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静水(无风)速度。
典型例题
例1: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行到一半时耽误了12分钟,当着列火车每小时加快10千米后,恰好按时到了乙地,求甲、乙两站距离?
此题的等量关系是:列车改变速度以后所用的总时间=原计划的时间。
则可设甲乙之间距离为x千米,那么原计划的时间为(x/90)小时。
例2:甲骑车从A地到B地,乙骑车从B地到A地,两人都匀速前进。已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两人相距36千米,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距36千米。求AB两地路程。
解析:本题可以简化为:A、B两地两人匀速相向而行,2小时候相距36千米,4小时候后仍相距36千米,求A、B距离。而两人各自的速度是多少,是不是相等这些均没有交代。为了有助于我们找到等量关系,我们可以借助草图。
甲从A出发去B,乙从B出发去A,相向而行,2小时后假设甲到C,乙到D,此时CD之间的距离为36千米。又过了两小时后甲到D,乙到C,此时CD之间的距离仍是36千米。我们根本不知道甲乙的速度,但是我们知道一个等量关系就是甲乙的速度始终不变。
那么设A、B之间的距离为x千米,那么2小时后,甲乙一共走的路程是(x-36)千米,用时2小时,那么甲乙的速度和是:
4小时候后,甲乙仍相距36千米,此时他们共走的路程是(x+36)千米,用时4小时,那么甲乙的速度和是:
所以可以列方程为:
解得:x=108千米。
例3:某队伍450米长,以每分钟90米速度前进,某人从排尾到排头取东西后,立即返回排尾,速度为3米/秒。问往返共需多少时间?
解析:这一问题实际上分为两个过程:
①从排尾到排头的过程是一个追及过程,相当于最后一个人追上最前面的人;
②从排头回到排尾的过程则是一个相遇过程,相当于从排头走到与排尾的人相遇。
在第一个过程追及问题中,等量关系是:此人行进的路程-队伍行进的路程=队伍长度。设此段此人行进的时间为x,则:
解得x=300s。
在第二个过程相遇问题中,等量关系是:此人行进的路程+队伍行进的路程=队伍长度。设此段此人行进的时间为y,则:
解得:y=100s。
所以往返共用时间为x+y=400s。
例4:一艘轮船在甲、乙两地之间行驶,顺流航行需6小时,逆流航行需8小时,已知水流速度每小时2 km。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解析: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此题的等量关系是:静水速度=顺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水流速度。
设两地之间距离为x千米,则
解得x=96千米。
二、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的基本量有: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关系式为: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工程问题中,一般常将全部工作量看作整体1,如果完成全部工作的时间为t,则工作效率为1/t。常见的相等关系有两种:
①如果以工作量作相等关系,部分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
②如果以时间作相等关系,则完成同一工作的时间差=多用的时间。
在工程问题中,还要注意有些问题中工作量给出了明确的数量,这时不能看作整体1,此时工作效率也即工作速度。
典型例题
例1:加工某种工件,甲单独作要20天完成,乙只要10就能完成任务,现在要求二人在12天内完成任务。问乙需工作几天后甲再继续加工才可正好按期完成任务?
解析:将全部工作看做整体1,由甲、乙单独完成的时间可知,甲的工作效率为1/20,乙的工作效率为1/10。问题是乙需要单独工作几天后甲再工作正好完成任务,可知整个工程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由乙单独工作,第二部分由甲单独工作,两部分的和是整个工作。所以可知等量关系为:乙工作的工程量+甲工作的工程量=1。
可设乙加工x天,那么因为要12天内完成任务,则甲工作的天数为(12-x)天。因为乙的效率为1/10,则乙的工程量为x/10;甲的工作效率为1/20,则甲的工程量为x/20,所以可列方程为:
解得:x=8天。
例2:收割一块麦地,每小时割4亩,预计若干小时割完。收割了2/3后,改用新式农具收割,工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的1.5倍。因此比预计时间提前1小时完工。求这块麦地有多少亩?
解析:本题的等量关系为:老式收割与新式收割混合的作业时间-单独老式收割的作业时间=1。
例3:一水池装有甲、乙、丙三个水管,加、乙是进水管,丙是排水管,甲单独开需10小时注满一池水,乙单独开需6小时注满一池水,丙单独开15小时放完一池水。现在三管齐开,需多少时间注满水池?
解析:可知三个水管的工作效率如下:
甲水管的注水效率为1/10;
乙水管的注水效率为1/6;
丙水管的放水效率为1/15。
那么当三个水管同时开时,可知其等量关系为:一定时间内甲乙的注水工作量-丙的排水工作量=工程整体1。
则可设注水时间为x小时,则甲的注水工作量为x/10,乙的注水工作量为x/6,丙的排水工作量为x/15,则可列方程为:
解得x=5小时。
今天我们领略了行程问题与工程问题的详细解法,如果说孩子们在读题的时候还是有困难,老师建议孩子们从最简单的做起。
以行程问题为例:做一道题的时候,把甲、乙已知的速度或者时间或者路程写出来;所求的是路程,我们就可以利用时间相等或者速度相等列方程……
以工程问题为例:把题目中给出的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全部写出来,可以把工作量看做“1”或者设为未知数……
不同的题目虽然说需要灵活运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把所有的条件都转化为这些量时,这道题自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