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数骆驼》课堂实录

2024年2月4日04:00:20中考69阅读模式

在埃及数骆驼

执教人:肖磊

执教时间:2008.5.20

执教班级:辽阳中学预备年级(3)班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秀一下,看看老师的照片,我在干什么?

众生:骑骆驼。

师:同学们有谁见过或骑过骆驼呢?

生1:我们在动物园见过。其他回答略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埃及,走进这片神秘的沙漠,去看一看埃及的骆驼。题目“在埃及数骆驼”, 看了课文,请同学们告诉我,文中的“我”是否数清了骆驼呢?为什么?

生2:没有,市场太大,骆驼太多。

师:很好,用文中的语言概括?

生2:“连绵不绝”,“蔚为壮观”,“骆驼的海洋”等。

师:“蔚为壮观”是什么意思?

生2:意思是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

师:好,你预习作业做得很好。到底是怎样盛大的景象呢?那我们就跟随文中的“我”一起观赏一下这个“蔚为壮观”的骆驼市场。

师:我读课文5-7段请同学们圈画能够体现骆驼市场“蔚为壮观”的词句。

生3:第5段中“方几里的空地,数千峰骆驼挤挤挨挨,一眼望不尽。”

师:你能具体分析一下这句句子吗?

生3:“方圆几里”说明骆驼市场规模大。“数千峰驼挤挤挨挨,一眼望不尽。” “挨”是紧靠、紧接着的意思,说明那里很拥挤,骆驼多。

生4:第6段中“地上跪着骆驼,栏里圈着骆驼,车上载着骆驼,稍不留神就被直冲过来的驼群吓一跳。”几句。 “地上跪着”,栏里圈着”,车上载着”,运用排比句式,具体形象地表现骆驼很多,“跪”、“圈”、“载”这几个动词写出了骆驼的各种状态,骆驼是这里真正的主角。

师:好,“圈”字你读quān,应该读什么?

生5:juān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5:我查字典的。字典上“圈”字有三个读音,读“juān”的意思是“关闭”,所以我认为应该读“juān”。

师:非常好,请同学们把读音标注在书上。对于这些吃不准的字,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要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刚才你说这句运用了排比句式,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骆驼多,怎么形象了呢?

生4:嗯,“地上跪着”,栏里圈着”,车上载着”,说明骆驼到处都是。

师:对,你怎么知道到处都是?

生4:通过排比句式。哦,突出了骆驼的多。

师:好,请你把修改后的回答再讲一遍。

生4:“地上跪着”,栏里圈着”,车上载着”,运用排比句式,突出了市场骆驼很多,“跪”、“圈”、“载”这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骆驼的各种状态,骆驼是这里真正的主角。

生6:“骆驼贩子的吆喝声、挥舞的皮鞭声、骆驼的嘶鸣声和汽车喇叭声混杂在飞扬的尘土里,那情景热闹而又茫然。”说明骆驼多,市场很喧闹。

师:这句主要是写市场很喧闹,为什么也能说明骆驼多,市场“蔚为壮观”呢?

生6:“骆驼贩子的吆喝声、挥舞的皮鞭声、骆驼的嘶鸣声和汽车喇叭声”是写各种声音,市场里声音很杂乱,说明市场里秩序有些乱,只有骆驼多,秩序才会乱。

师:好,刚才几位同学都分析了“我”的“所见”。这位同学抓住了写声音的句子,分析了“我”的“所闻”,视角独特,不错。听大家这么一说,我们好像真的置身在那个嘈杂、拥挤、蔚为壮观的骆驼市场,我们再一起把这几段读一遍,边读边想:骆驼市场很大又有些杂乱,要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呢?

学生散读。

师:谁先来说说?

生7:作者通过描写在市场中看到的跪着、载着、圈着的骆驼来写市场中骆驼多。

师:这是通过什么感觉器官感受到骆驼很多。

生7:视觉。

师:除此之外呢?

生7:哦,还有听觉。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就是分析了写视觉和听觉的部分。还有,作者写在市场里鼻子里闻到,皮肤上感到,那是——

众生:嗅觉、触觉。

师:对,作者通过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让我们感觉到骆驼仿佛就在我们身边。

师:好,继续。

生8:作者写骆驼市场是按顺序写的。

师:讲得好,请你具体分析一下。

生8:作者先写远看,说“市场就在眼前”,然后写“置身于骆驼的海洋”,这表明“我”走近了,再写“定睛细瞧”,这表明“我”近距离看骆驼。作者是由远到近地描写市场。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骆驼市场一眼望不尽,骆驼成千上万,但通过作者有条不紊的、由远及近的描写,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同学们,这样的描写就是场面描写。所谓场面就是人物和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环境中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比如——

众生:(互相补充)大家一起做广播操的场面、劳动中你争我赶的场面、家宴中喜庆祥和的场面、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等。

师:场面描写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如文中作者运用了远近结合、多种感觉结合等方法,让我们仿佛就置身于这个壮观的骆驼市场。文中还有没有其它场面?请同学们找一找。

生9:对市场驼贩子们的描写。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说说这段场面描写写得怎样?

生10:“休息时,驼贩们或倚在墙边抽水烟,或席地而卧,交流各自的买经卖经,讲到兴头上,互击手掌、放声大笑。”驼贩们“互击手掌、放声大笑”说明驼贩们很豪爽。

生11:“只见十几个人正激烈地讨价还价,拉拉扯扯,马上就要打起来的样子……生意谈成了。”这段中“拉拉扯扯”动作描写;“最后,一个坐在角落里闷头抽水烟的人忽然发话,大手一挥,所有的人都不再争吵,生意谈成了。”中“坐在角落里闷头抽水烟”、“忽然发话,大手一挥”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他们谈生意的过程。

师:同学们想想,我们中国人是这样做买卖的吗?

众生:不是。

生12:这是阿拉伯的特色。

师:对。作者通过这两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蔚为壮观”的骆驼市场和独特的阿拉伯驼贩子的交易方式,真是奇妙的阿拉伯民俗风貌。从刚才我们分析的句子中挑选你觉得最能体现阿拉伯特色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散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埃及的骆驼市场热闹壮观,生意红红火火,但作者却有一个疑问,我也有一个疑问,我去过埃及,只有在风景点才能见到骆驼,我跟文中的“我”疑问是一样的。看12节,她说:“虽然买驼肉吃的人并不多,汽车也逐渐取代了骆驼作为运输工具的地位,可不知为什么骆驼生意却长盛不衰?”谁能帮“我们”解惑呀?讨论一下。(小组讨论)

生13:象征着埃及悠久历史。 

师:好,请你分析一下。

生14: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它的历史也很长。骆驼几千年来一直生活在那里,所以它象征着悠久的历史。

师:你的表述正确,但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吧,不是课文中的内容。(学生点头),请同学们紧扣文本来说说,从文中来证明你的说法,好吗?(学生点头)

生15:第2节中作者说骆驼就是“美好”之意。

师:对,我来补充一下,在阿拉伯语中,“骆驼”跟“美好”是一个词根。因此骆驼可以说是美好的象征,埃及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

生16:骆驼是埃及旅游的代言之一,是可爱的象征。文中第8节写旅游警察骑骆驼,第9节写旅游商品印上“骆驼”图案。

师:这就对了,从文中找依据,继续。

生17:文中第12节写赛驼大会,说明骆驼是阿拉伯民间文艺的主要内容,代表阿拉伯

文化。

师:对啊,它是阿拉伯民间文艺的载体,是埃及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已经融入到了阿

拉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骆驼身上承载着的原汁原味的阿拉伯民间文化。也就是文中说到的什么味儿?

众生:“阿拉伯乡土味”。

师:对。今天,我们参观了埃及的骆驼市场,通过场面描写,我们感受到了它的“蔚为壮观”,感受到了喧闹的气氛,接触到奇妙的阿拉伯风俗人情,还感悟到了在骆驼身上承载着的原汁原味的阿拉伯民间文化。今天的作业是(展示作业要求)

1.场面描写

仔细观察,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任选一个场面进行小练笔。(如,球场上激烈竞赛的场面、家宴中喜庆祥和的场面、劳动中你争我赶的场面、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抢险中紧张危急的场面等)

2.推荐书籍:

杂志:《世界博览》

余秋雨:《文化苦旅》

《千年一叹》中有关“埃及”的介绍

师: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也能去埃及或其它地方,饱览域外风情。同学们,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下课。

 

 

 

教后感:

课后反思

 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离开了语言的积累运用和感悟,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偏离了轨道。我们要紧紧抓住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教授《在埃及数骆驼》一课,我意在夯实基础,把激活学生思维与发展语言能力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正字音,帮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学习习惯;落实词语教学,注重咬文嚼字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反复体验、品味文章的内涵。我认为这样的语文课才会有语文味儿。

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素质,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并能举一反三。如对于本文的主要表现手法——场面描写的学习,通过师生共同学习第一个场面——喧闹的骆驼市场,学生了解了场面描写的一些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场面——驼贩交易。教师只做适当、适时的点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分析、感悟掌握的内容,才是真正的“学会”。 

 

《在埃及数骆驼》简评

肖老师的教学过程,是从课文文本出发,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去注意、理解并掌握课文文本的过程。甚至可以说,她是把文本当作推动教学进程的抓手的,每当学生的活动离开文本的时候,她便提醒学生回到课文的有关部分上来。这不但是此时此地教学上需要,而且是彼时彼地学生自学能力日益增长时的基本发力处。

在培养审题能力时,学生虽然能回答“没有数清骆驼”,但只能以自己的语言指出原因是“市场太大,骆驼太多”。教师便以“用文中的语言概括”提出要求,使学生有所专注,进而诠释义项,学以致用。接着便进一步,通过深一层次的动词,既形象地阐述“蔚为壮观”的具体内容,又突出了骆驼是这里真正的主角的地位,以利过渡到场面描写的学习目标的落实。

对场面描写这个教学重点的引入,也是紧扣课文的词句进行的,而且处理得毫无痕迹。从市场上的各种声音的介入,既补充了“蔚为壮观”的内涵,又准备了场面描写的必要条件。由此引起学生对骆驼市场描写顺序的讨论,对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讨论,对骆驼贩子们描写的讨论,既是对传授新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必需,又是对学生根据文本语言进行分析的考验。实践证明,是收到了即时效应的。

现在的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实际上是对学生自学步骤的直接的培养。但是,如果老师不加以明确的点明,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是“知其所以然”,因而不能自觉地加以操作,并且持之以恒。所以,教师可以而且应该抽出时间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精练地回顾这堂课的过程、步骤、方式、方法,日积月累,便可形成学生自觉的行动。这种意外的收获,对学生言,多多益善;对教师言,可以逼使自己改进教学方法,克服自己制造的教条主义。

                                         张大文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2月4日04:00: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1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