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自序·同步练习(2)

2024年2月9日00:00:18中考65阅读模式


练习测试

  一.根据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所述个人经历,按顺序填入相应的地名。

  1.______待疾 2._______求学 3.______学医

  4.______从文 5._______抄碑 6.______写作

  二.文章开头说到“梦”,后来也有几处说到“梦”,“梦”是理解全文的关键,完成下列练习。

  1.抄出有梦的语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中“梦”各有什么含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却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这句话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章在叙述下面的事情后,有一段议论,请在文章中议论语句的下面画上横线,并解释这些议论的意义。

  1.父亲病故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杀中国人的时事画片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起了小说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四.找出下面加黑的字释义有错误的一组。  A.(典当、抵押)铺 (鉴别)   困(疲劳) (轻慢)蔑  B.(方法) (不见面)   不(占有)一钱 (声音相应)  C.(检查自己) (痛苦)   愤(烦闷) (凭空设想)揣  D.(折断)服 (夸奖的欢呼声)   疾(疾病)苦 (动作行为)

  答案   

  五.注释下列加黑的词:

  1.侮蔑 )里接了钱

  2.有时讲义 )的一段落已完

  3.我感到未尝经验 )的无聊

  4.无端 )的悲哀

  5.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 )死的悲哀

  6.客中 )少有人来

  六.文章中有不少生动贴切、寓意深远的比喻,说明下列比喻的含义。

  1.铁屋子——

  2.熟睡的人们——

  3.置身于毫无边际的荒原——

  七.鲁迅为第一本小说集定《呐喊》,正确的含义应是[   ]项。  A.为自己弃医从文,走上提倡新文艺而奔走呐喊。  B.为抒发自己内心的悲哀与寂寞,而发出不平的呼喊。  C.为唤醒麻木的沉睡的人们,为革命前驱助威而发出呼喊。  D.为打破文坛的沉寂,也为“听将令”而发出豪迈的呼喊。

  八.下面一段对话的正确的含义是[ ]。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A.惊醒熟睡的几个人,就能进而唤醒广大民众,就有捣毁这十分顽固黑暗的社会的希望。  B.揭示了鲁迅当时的苦闷情绪,反映了他在探求救国救民道路上的矛盾心理。  C.鲁迅认为顽固黑暗的社会很难摧毁的,不愿使清醒的几个人经受临终时的痛苦。  D.鲁迅为从睡中而入死灭从而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的人们忧虑。

  九.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1)但或者也还未能记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2)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甲)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乙)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丙)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1.将红字句(1)改写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句子。(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指的是:[   ]  A.鲁迅认识到“我决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的英雄”。  B.曾“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  C.是指“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  D.鲁迅认识到,旧社会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而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却都闷死了”。

  3.鲁迅做小说“不恤用曲笔”的原因是:[   ]   A.无暇顾及自己的作品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  B.为了让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不惮于前驱。  C.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D.主将不主张消极,自己也不愿将寂寞传染给青年。

  4.本段的第一层应划在:    ]处。  A.甲处,B.乙处,C.丙处,


答案:

  一.1.绍兴, 2.南京, 3.日本仙台, 4.日本东京,

   5.北京, 6.北京。

  二.

  1.①我在青年时候也曾做过许多梦……

  ②我的梦很美满,预备率业回来……

  ③而其后却连这三个人也都为各自的命运所驱策,不能在一处纵谈将来的好梦了……

  ④……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2.①鲁迅青年时期曾树立救国救民的志向和理想。

  ②具体化了的理想,“救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③三人一起谈论美好的理想——开展文艺运动,启发愚弱而麻木的国民。

  ④指青年一代对国家和民族所抱的美好希望和理想。

  3.有些志向未能实现,后来已经忘却了,但是救国救民的愿望是不能忘却的,这便是创作《呐喊》的思想根源。

  三.

  ①父亲病故后:“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表明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愤慨。

  ②看杀中国人的画片后:“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把弃医从文的原因和启蒙主义的文学观揭示得非常透辟。

  ③写起了小说之后,“在我自己,本以为……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说明了《呐喊》与革命文学的关系。

  四、D

  五、1.(侮辱、轻蔑)

  2.(为讲课编写的材料,这里是讲课的意思)

  3.(经历)4.(没来由,无缘无故)

  5.(临近)6.(客居在外)

  六、1.黑暗的社会

  2.长期受封建思想毒害,麻木而又愚昧的人们。

  3.自己呐喊而人们毫无反响,自己感到孤独和寂寞。

  七、C.

  八、A.

  九、1.现在我已经不是急切地想发表意见,不说心里就不安宁的人了。

  2.B

  3.D

  4.甲处。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4年2月9日00:00:1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17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