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文默写知识

2022年10月31日20:06:56中考287阅读模式

古代诗歌讲究色彩的运用,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塞上燕脂凝夜紫”,《诗经·蒹葭》中的“__蒹葭苍苍__,__白露为霜__”,白居易《观刈麦》中的“__小麦覆陇黄__”,《木兰诗》中的“当户理红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客路青山外__,__行舟绿水前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__”等。从这些句子中不难看出,“诗中画”在这里主要是借助于色彩词汇的灵活使用和巧妙搭配,形成色彩感和色调鲜明的意境美。

2.读书学习

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静下心来,耐住寂寞,此第一境也;“__采菊东篱下__,__悠然见南山__”(陶渊明《饮酒》),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也;“__会当凌绝顶__,__一览众山小__”(杜甫《望岳》),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也。

3.诗中意象

(1)“马”字经常出现在古诗中,如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__而无车马喧__”,《木兰诗》中的“__愿为市鞍马__,从此替爷征”,白居易在钱塘湖边骑马踏写下的“__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__”。

(2)孔夫子说仁者爱山。陶渊明爱山,让他感受到“__采菊东篱下__,__悠然见南山__”的平静。杜甫爱山,让他领略了“__会当凌绝顶__,__一览众山小__”的豪迈。

(3)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__海日生残夜__,__江春入旧年__”(《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4)同是望月,苏轼用“__但愿人长久__,__千里共婵娟__”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而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则用“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__”寄托了对友人的同情、思念和关切之情。

(5)古人写雪,手法不一。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千树万树梨花开__”类似,比喻精妙;而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湖上影子,__惟长堤一痕__、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则用白描,同样形神兼备。

(6)自古以来,诗人以“酒”入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以“__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__”表明酬答友人、借酒振作的心志;在《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以“__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__”抒发军功未成、归家不得的惆怅。

(7)“云”的影子时常出现在古人的诗作中。如“__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__”(王安石《登飞来峰》)表明诗人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而“__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渲染出了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同时也烘托出了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

(8)我国古代诗文中,“风”的影子随处可见。它吹黄了小麦,“__夜来南风起__,__小麦覆陇黄__”(白居易《观刈麦》)。它带人远航,“__虽乘奔御风__,__不以疾也__”(郦道元《三峡》)。

4.离别

(1)面对离别,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为归京的友人吟诵“__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__”,表达依依不舍之情;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入川的朋友作别“__海内存知己__,__天涯若比邻__”,尽显洒脱旷达之意。

(2)人生自古伤离别,离别后的思念在诗人笔下又化作绕指柔丝,牵动着你我善感的心灵。那思念是李白在纷纷杨花、声声杜鹃啼里“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__”的牵挂;那思念是李商隐在迢迢巴山、绵绵秋雨中“__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__”的期盼;那思念是苏轼在浓浓醉意、圆明月下“__但愿人长久__,__千里共婵娟__”的祝福。

(3)人在旅途,个中滋味冷暖自知。旅途中有秀丽迷人的风景,它在王湾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里;旅途中有羁旅天涯的愁思与孤寂,它在马致远的“__夕阳西下__,__断肠人在天涯__”(《天净沙·秋思》)里;旅途中有友人的无限思念与牵挂,它在李白的“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

5.思乡

(1)漫步于古诗苑,你能感受到诗人的恋乡思亲情结。王湾在北固山下,看到大雁飞过,不由吟咏道:“__乡书何处达__?__归雁洛阳边__”;在日暮的古道旁,马致远在夕阳中不禁感慨:“__夕阳西下__,__断肠人在天涯__。”

(2)古诗中,诗人常借物传情。“__乡书何处达__?__归雁洛阳边__”(《次北固山下》),王湾借“归雁”捎去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借“明月”寄托他对远方朋友的牵挂。

(3)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夕阳西下__,__断肠人在天涯__”是羁旅之人对故乡的思念;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人不寐__,__将军白发征夫泪__”是长夜难眠的守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6.哲理

(1)诗词往往给人以启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__”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杜甫《望岳》中的“__会当凌绝顶__,__一览众山小__”启迪我们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高峰。

(2)登高望远,总能激荡满怀豪情。在飞来峰远眺,王安石心中生发出“__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__”(《登飞来峰》)的豪情;登上泰山绝顶,杜甫心中升起“__会当凌绝顶__,__一览众山小__”(《望岳》)的气概。

(3)古诗词之美,不仅传达情感之美,亦蕴含哲理之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海日生残夜__,__江春入旧年__”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自然理趣;晏殊的《浣溪沙》中“__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_”则启示人们:美好事物的消逝固然无法遏制,但新的美好事物依然会出现。

7.爱国忧民

(1)翻开厚重的古诗词书卷,驻足就能看见“忧国爱国”的茕茕身影,俯身便能听见“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杜甫《春望》中“__国破山河在__,__城春草木深__”确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__”充分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西北望__,__射天狼__”描述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

(2)在诗词的海洋里泛舟,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一颗赤子之心。文天祥视死如归,以“__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__”的忠诚名垂青史;龚自珍以“__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__”的诗句表达了虽辞官为民,仍心系国家的情怀。

(3)爱国词人辛弃疾,登上北固亭面对滚滚的长江水发出慨叹,“__天下英雄谁敌手__?曹刘。__生子当如孙仲谋__”(《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站在沙场面对雄壮的军容抒写战斗豪情,“__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__,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面对家国,文人总有自己的特殊情怀。张养浩以一句“__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__”(《山坡羊·潼关怀古》)表达诗人对国破家亡、世事巨变的感慨;范仲淹以一句“__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__”(《岳阳楼记》)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5)爱国之情,亘古不息,多少文人志士因为这份情感将生死置之度外。“__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为天下人的幸福安居甘愿牺牲自己,袒露忧国忧民的阔大胸襟;“__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__”(《过零丁洋》),文天祥宁死不屈,以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吟诵舍生取义的绝唱弦音。

8.借景言志

(1)文人墨客自古钟爱登景览胜,借此抒怀言志。杜甫在《望岳》中以诗句“__会当凌绝顶__,__一览众山小__”表达了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诗句“__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__”传递了无所畏惧的积极进取精神。

(2)自古以来,诗言志,大自然的风花雪月成为文人墨客情感的载体、心意的寄托。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曲折地表达出诗人虽处境孤独,却顽强不屈的精神面貌;白居易的“__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__”(《钱塘湖春行》)借花草表达了对早春风光的喜爱之情;马致远的“__夕阳西下__,__断肠人在天涯__”(《天净沙·秋思》)一气呵成,直抒游子心中思乡之情。

9.边塞

边塞风光常常在诗人笔下显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__大漠孤烟直__,__长河落日圆__”描绘了塞外平旷、壮观的独特风光;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__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__”传神地描写塞外雪景,颇有浪漫色彩。

 

二、诗文默写考点梳理

1.直接默写。即补写上句或下句,一般是诗文中的名句。

2.理解默写。即按照题干中的提示要求,默写相关语句。一般是对诗文内容、情感、表现手法、哲理句等的理解。

3.迁移默写。一般是设置某种特定的情境,要求根据情境选句填空,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学以致用原则。

4.归类默写。这类题目一般在题干中有归类的要求,或直接默写,或任意默写,题目灵活。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常见的积累方法有:

1.理解积累

就是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达到一种见“字”知“名”,见“句”知“义”的效果。

2.归类积累

就是将相关的诗文名句按照不同的类别归类整理,进而把握其特征,理解其意义,熟读成诵。如:送别类、怀乡类、爱国类、理想类、描写类(花、鸟、树、木、山、水,雨、雪、春、夏、秋、冬等)。并把它们做成卡片,便于比较记忆。

3.联想积累

就是借助类比联想的方式积累名句。要求大脑中有“名句意识”,看到一个流派就联想到不同作家、诗人的名句;看到某个作家、诗人,就联想到他们写过的名句;看到某篇文章、某首诗词的题目,就联想到里面的名句。如:由范仲淹就能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看见《游山西村》就能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

4.循环积累

就是利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第一次感知的内容记得较快,忘记得也快些,若反复诵读,记得就牢靠一点,忘记的速度就慢些,如此反复就能获得终生受用的知识,永远不会忘记。

5.摘抄积累

就是将一些重点诗文名句抄写、读背,既加深印象,又提高积累效率。

1.认真审题

考题一般要提供一个诗句,或某诗句的含义、特点,或某一特定的情境,有的考题还用括号中的提示规定答案的出处和筛选诗文名句的范围,这些都是考生寻找答案的主要线索,做题时要审清题意,根据题干和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切忌答非所问。

2.善用联想

特别是迁移默写和归类默写,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联想能力,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记忆,就其内容或意境等进行相似性的联想,在积累的仓库中搜索出与之对应的语句。

3.书写准确

中考阅卷时,默写题的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在默写时一定要准确无误,做到“四不”: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错。否则,即使背得再熟练,最终也会“前功尽弃”。

4.认真检查

诗文名句填好后,一定要一字一句地仔细检查一遍,防止写音近字、形近字,做到万无一失。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0月31日20:06:5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