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师视频课程免费试听1200分钟 |
||||
初一全科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初二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初三强化班辅导课程 免费听课 |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中的“悉”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D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具答之
【解析】题干和ABC选项中的加点词都译为“都”。D项“具答之”中的“具”解释为“详细”,所以选D项。
7.下列语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忘路之远近
B.初极狭,才通人
C.便要还家
D.寻向所志
【解析】C项,“要”同“邀”,邀请。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未果,寻病终
【解析】A项,古义:新鲜美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B项,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C项,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D项,没有结果,意思是没有实现。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②欲穷其林
B.①寻向所志 ②寻病终
C.①便舍船 ②屋舍俨然
D.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后遂无问津者
【解析】A项,“其”:①自己;②这。B项,“寻”:①动词,寻找;②副词,随即,不久。C项,“舍”:①shě,动词,舍弃;②shè,名词,房屋。D项,“遂”:①②都是于是的意思。
10.下列对加点词的活用情况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B.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C.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D.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头)
【解析】D项,“穷”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答案】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12.“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案】“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解析】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结合对词语的理解以及文章的语境可知“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结合文章主旨可以概括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了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象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寓意?
【答案】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解析】作答时先结合文章分析作品内容(主要写了什么)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精神追求),然后对比分析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相同点,最后进行概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