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内古诗炼字、表达技巧、主旨

2022年11月30日20:10:03中考342阅读模式

九下课内古诗鉴赏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炼字:“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为下文勾勒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做铺垫。

表达技巧:①用典。化用典故(燕然勒石),表明战争未胜,军事不利,归乡无从谈起。

②动静结合。描写傍晚时分,四面传来边境特有的声响,与军中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形成浓厚悲凉的气氛;在层峦叠嶂中,只看见荒漠上的烟与夕阳以及一座戒备森严、早早闭门的孤城。

③互文。最后一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悲怆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主旨:这首词上阕写塞外秋景,景中有情;下阙抒发边关将士的愁情。词人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炼字:一个“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

“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表达技巧:①用典。化用“孙权射虎”的典故,以孙权自比,说明自己打猎时的英勇形象。

②虚实结合。用“锦帽”“貂裘”的实写与“千骑”的虚写,突出大军席卷山冈的宏大气势。
情感:“酒酣”之后,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以“鬓微霜”的“何妨”衬“少年狂”,表现出词人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赏析

 

炼字:“秋”点明了季节,烘托了出征前肃杀的气氛,隐含词人仍企羡军中生活,渴望能再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愿望。
“可怜”,这里指可惜,一方面表明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词人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以实现,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表达技巧:①用典。“八百里”运用典故写出战前的给养准备。

②遣词。“五十弦”与“吹角连营”呼应,营造雄浑阔大的意境。
主旨:上片描述军旅生活,下片前两句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第三、四句直抒胸臆,结语句点明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整首词追忆了梦境中雄壮豪迈的军旅生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及壮志难酬的悲壮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激励和慰勉之情。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赏析

 

炼字:“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表达技巧:①第一句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作喻,说明词人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②“身”与“心”、“列”与“烈”,这两组谐音字意义有显著变化,表现了词人自己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情感的转变。

③“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指眼泪打湿了衣服。

主旨:这首词写于词人赴日留学前一年,反映了词人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表现了词人开阔的胸怀。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赏析

 

炼字: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表达技巧: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呼应,表明其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②远近景描写,“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采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兔从狗窦入,……井上生旅葵。”采用近景描写,描绘了一幅家中无人、庭院芜杂的荒凉破败的画面。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③“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采用动作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主旨:本诗借写一个老兵从军回家后的见闻,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诉,反映了百姓在战乱社会中的痛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炼字:“卷”“折”二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即”字写出了诗人对这里冬天到来之早的惊奇;“飞”字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画面。“忽如”既写出了胡天的变幻无常,又写出了雪的急且大,表现了诗人的惊异好奇之感。“愁”“惨”二字,写出了诗人为友人的长途跋涉而隐隐担忧的情感。“空”字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的特点,表明了处境的恶劣,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无限惆怅的心情。

表达技巧: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北风比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通过联想把边塞雪景描绘成春景,营造出情趣盎然、壮美浪漫的意境。

②烘托,从室外到室内,从军旅生活写天气的寒冷,侧面烘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

③动静结合,从视觉角度写红旗与飞雪的状态。

④运用夸张与反衬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边塞的奇寒,而且用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的画面,象征了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诗人心中奔涌的豪情。

主旨:这首诗以送别为主旨,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着笔,通过描绘特殊的环境背景,衬托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从侧面反映出西北边塞军旅生活的情景,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情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赏析

 

炼字:“悠悠”写出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表达技巧: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用曹操的话,强调孙权的雄才大略,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心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主旨:通过对三国时期孙权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孙权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但也流露出词人对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心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表达技巧: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飘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②运用对偶的修辞,“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③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概括了诗人两次难忘经历。“说惶恐”是追忆过去,表明自己对当时艰难时局的不安。“叹伶仃”是慨叹当前,说的是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飘荡在伶仃洋中,深感孤苦伶仃。

主旨:诗人通过追忆自己起兵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了自己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

 

字:“聚”字写出潼关身处重重山峦的包围中,突出潼关的雄伟气势;以“怒”字写出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踌躇”二字生动的表现了作者驻足远望、思绪万千、徘徊不前的情态,从眼前衰败之景,追忆当年长安繁华之景,对世事沧桑感慨无限。

表达技巧: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主旨:作者通过写景与想象,勾勒出王朝兴亡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1月30日20:10:0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2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