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材课后练习

2022年12月10日15:05:54八年级下册语文401阅读模式

一、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哪些特点。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是不太像瀑布,而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水势浩大,涛声如雷,令人害怕。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声势浩荡、刚柔相济,景观丰富多样,有雄浑壮阔,有陡峭奇绝,有多姿多彩。

作者之所以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又写“脚下的石”,其原因为: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用反衬的手法衬托出水浪之猛,突出水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力之顽强。

 

二、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景物特点是“雄”;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以上三个观察角度所见的景物特点都属于阳刚、崇高一类。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最后,视角转换到作者自己的立足点,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文中描写的多个画面呈现出多种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相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这样就使得壶口瀑布展现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立体感。

 

三、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找出作者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点拨:作者在文中的感受大致包括三个类型,一是观景时的直接体验,二是由景物引发的感想,三是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不同的感受,理解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示例】①“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心还在不住地跳……”理解:“可怕”“急慌慌”等词勾勒出壶口瀑布壮阔的气势和令人惊心动魄的形象,为后文详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做铺垫。②“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一幅写意画。”理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的声音之美和颜色、态势之美,表达了作者的喜悦、欣赏之情。

 

四、反复阅读课文第3、4段,品味其语言的妙处,并试着写一段赏析文字。

第3、4段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如涌、挤、撞、推推搡搡、前呼后拥、碎、驰骋、跌、闹、急、飞转、拢、冲、先跌、翻个身、再跌、三跌、四跌、轰然而下、抖落、出轧、夺路而走、折返迂回、散开、钻、觅、淌过、打旋、挂下等。这些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使文章灵动多姿,写出了黄河水纤细柔和以及排山倒海、湍急汹涌等优美形态。

示例: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赏析:这段文字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五、游记这一体裁,涉及内容广泛,写法自由,风格多样,读来既能增广见闻,也能带来美的享受,引发心灵的共鸣。课外阅读郁达夫《西溪的晴雨》、徐迟《黄山记》、王充闾《读三峡》等,体会它们在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示例】《黄山记》选材:介绍黄山的云海、草木鸟兽、泉流及摄身光等几种景物,以见其“奇”;写黄山处处悬崖绝壁,强调黄山胜境的突出特点“险”。

构思: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作为主人来描写,显得独辟蹊径,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语言:语言简练巧妙、热情奔放。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2月10日15:05:5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