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诸葛亮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

2022年12月11日21:42:22中考428阅读模式

诫子书》 诸葛亮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含答案

文学常识

1:《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也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2: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经历、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能让子孙从中获益,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3: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从此成为刘备的谋士、军师。刘备根据他的谋略,联孙攻曹,建立蜀汉政权。建兴元年,刘婵继位,封之为“武乡候”。著有《诸葛亮集》。4,背景,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日夜操劳国家政务,无法亲自教育儿子,故写下这封书信告诫其子。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婬*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赏析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左传》有言曰:“大上(指最高的追求)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纵观诸葛丞相一生,可以说“三立”兼备。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年青时受三顾之恩,竭诚辅刘相蜀,成为蜀汉的决策者。当政期间,励精图治,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政治、经济、军事的政策。曾五次出兵北上,争夺中原,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其名作《出师表》为世代所诵,有《诸葛亮集》传世。以此观之,他的《诫子书》与其说是言教,更不如说是身教,也可以这样来说,后人讲养性*修身的道理,都没能跳出诸葛亮的掌心。

作者于篇首开宗明义,告诫子孙首先要 “立德” “修身”。“德”是做人之基,自然也就把“立德”放在首位,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德”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那么,又如何“立德”呢?即“静”与“俭”。为什么“静”才能“修身”呢?曾子在所著《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安,安而能后虑,虑而后能得。”意思是说,思想清静,然后才能心情安宁;心情安宁,然后才能思考周密;思考周密,然后才能有收获。可见,想最终有所获,首先是要心“静”。心中有太多的杂念,受世俗功名利禄太多的诱惑,可能将一事无成。因此,“静”是“修身”的前提条件,有了“静”才可能“修身”,进而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静”是“修身”的一个前提条件,而要想“养德”还必须“俭”。那么“俭”何以能“养德”呢?史载:“宋高宗时,孙懋入觐,尝论公生明。上曰:'何以生公?’曰:'廉生公。’问:'何以生廉?’曰:'俭生廉。’”由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节俭生廉洁之心,有廉洁之心才会生公心,有了公心才会“生明”,即公则生明。诸葛丞相书“静”与“俭”极浅显二字于篇首,可谓用心良苦,立意玄远。

接下来,又从反面进一步谈“静”在“明志”中的作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了“静”心才会明确、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然后,又阐发“静”与“学”之间的关系,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心,如果一个人“慆慢”与“险躁”,无静心,无恒心,则是求学与修身之所忌。薛谈学讴于秦青,自足而辞归,知不足而求返;乐羊子感其妻之言,“捐金于野”,“复还终业”,而后学有所成;管宁先有割席之举,后有固辞不就高官之行,而终成大儒。所有这些事例,无不说明“静”在求学与修身之中的重要作用。 在篇末,又叮咛后生晚辈,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于事无补矣。 这篇家训,可谓是辞约意丰,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有溢满殷殷期盼之情。我们读之思之,并当躬行自勉。

 

 

重点基础知识。

  • 易错字音:夫(fú)作为句首发语词或助词时,读“fú”。淡泊(dàn bó) 淫慢(yín màn)遂(suì)险躁(xiǎn zào) 穷庐(qióng lú)
  • 一字多义:“以”,静以修身(做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目的);勿以善小而不为(连词,因为的意思)。“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夫君子之行(德行)。“成”,非志无以成学(达成);遂成枯落(变成)。
  • 词类活用:“广”,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加的意思);“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作名词,指远大目标)。

4,古今异义:“慢”淫慢则不能励精(古指懈怠,今指速度方面);“治”,险躁则不能治性(古指修养,今指治理)。5,特殊句子:对偶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判断句,“也”表示判断。(夫学须静也)。倒装句,宾语前置,本为“将复及何”(将复何及)。

 

课文解读。

  • 文章主旨:本文是作者写给其子的家书,劝勉他修身养性、勤学立志必须要从淡泊宁静中着手,忌讳荒唐险躁。此殷殷教诲饱含着深切期望 。

2,作者认为成才的条件(三个基本条件,即“志”“学”“才”。主张志以成学、俭以养德、学以广德,三者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而立志必须先修身养德,成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核心是“静”。“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之上的。

 

 

 

 

 

 

《诫子书》随堂练习及答案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君子之行(  )   (2)慢(  )

(3)成枯落(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        )

(2)以养德(        )

(3)非学无以广才(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5)年与时驰(        )

(6)意与日去(        )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今年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50字左右)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2)险躁则不能治性(    )

(3)年与时驰(    )

(4)遂成枯落(    )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0.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欧阳修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④仕,每⑤慷慨⑥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⑦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 ①孤:幼年丧父。②昏怠:昏沉困倦。③沃:浇,引申为 “洗”。④既:副词,不久,后来。⑤每:常常。⑥慷慨:形容慷慨激昂。⑦谪:贬谪,贬官。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啖粥而读(    )

(2)辄以水沃面(    )

(3)食不给(    )

(4)乃至被谗受贬(    )

13.“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翻译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14.选文的层次已经用“∥”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15.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他发愤苦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2月11日21:42:2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2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