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

2022年12月29日20:21:26中考348阅读模式

7--9年级语文古诗词赏析

秋词                          天净沙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评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1、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03 无锡市中考题)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2、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断肠人”并没有宿在“小桥流水人家”。)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3、选出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  C  )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先写近景,再写远景,对仗工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

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甲】 乡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秋思(见前面)

①“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  坟墓、海峡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家国之思。

②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欣赏的理由: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③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  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5、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答题。

①“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曲名(曲的题目)。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

②前三句在写景抒情上的突出特点是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现天涯游子的惆怅之情。

6、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这是一首散曲中的散套,B、它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具体而C、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D、这首词的句法也很别致,E、前三行全由名F、词性词组构成,G、一共列出九种景物,H、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I、十分耐人寻味。

C、“断肠人在天涯”,此句使前面的自然环境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感情色彩,情思与景物和谐一致,画面感鲜明,充分体现了因情设景、情景交融的创作意图,极具艺术魅力。

D、《秋思》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的描写,E、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①第一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急切操办  离别父母   走向征途

②木兰在战场上的一个特写镜头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③哪两句诗写木兰不图荣华富贵?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八年级(上册)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1、赏析杜甫的《望岳》并答题。

①、 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割”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下面是杜甫的《望岳》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项是( BD )

A、“望岳”:望,眺望;写诗人远观泰山的感受。“岱宗”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为诸岳所宗。

B、“青未了”:未了情,表明对齐鲁大地的感情深厚。

C、首两句用疑问的语气,勾勒出泰山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尽头的情景。

D、中间四句以景写景,借景抒情,表现诗人追求高洁的远大志向。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1、赏析杜甫的《春望》并答题。

①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和鸟 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

②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2、阅读杜甫《春望》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C )

A、首联写望中所见,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B、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C、“家书抵家书”写出战乱年代,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难得,多么值钱啊!急切希望知道家人是否平安的消息。

D、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本诗从内容上看,属于叙事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有吏夜捉人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A  )

A、暗示老妇已被抓走。B、点明儿媳未来送行。

C、暗示老翁家无人过问D、交代路上再无行人。

3、下列句中的“夜”字,各说明了什么?

①有吏夜捉人( B)②请从吏夜归(D )③夜久语声绝(A )

A、人在断肠时,倍觉夜难熬  B、深夜堵门捉,更见吏凶恶

C、心有爱国志,白发自请缨。 D、肝肠已寸断,此身何足惜。

4、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答: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赏析杜甫的《石壕吏》并答题。

A、①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二个字是怒、苦

②揭示战争造成的灾难句子是: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B、①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著名叙事诗,请用自己的话简述其主要内容。

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②请列举出最能体现当时兵役之苛酷、战争之惨烈的诗句。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③“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暗示了什么?

暗示了老妇已被带走

④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评析]: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

1、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

①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种豆南山下

②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③ 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夕露沾我衣

1             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2、下面是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句( C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评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1、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  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

②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

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 “ 燕然 ”两字中。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评析]: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水(故乡水)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构思独出心裁。

1、欣赏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选出有错的一项  (C)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

B、“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楼。

C、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式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

2、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 诗,从内容看是  送别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拟人  对偶。

②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评析]: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尾联:中“若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

1、赏析陆游的《游山西村》并答题。

①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疑”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

②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句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下面是对《游山西村》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这首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记叙了当地的风俗以及得到山西村主人的盛情款待。

B、三、四两句流传最广,写了村庄周围的景色。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簇拥的景象。现在作为成语富有生活哲理。指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会生出许多希望。

C、这首诗结尾与开头呼应,写如果有机会要“闲乘月”“夜叩门”,但说得不肯定,说明再也没有希望了。

D、这首诗描写了游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虽是写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形成鲜明的对比。

八年级(下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1、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

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赤壁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 “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E、 时间不F、 长。

C、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①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  折戟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过零丁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1、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

①“起一经”和“四周星”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②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2、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C )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析]:这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那时,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五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12月29日20:21:2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