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2023年1月11日20:32:37中考671阅读模式

中考说明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1. 说明文分类

(1)按对象分

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如《中国石拱桥》和《苏州园林》

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规律、原因、关系、方法等。如《大自然的语言》。

(2)按语言分

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如《大自然的语言》中用大量的数据对说明对象做了客观的说明。

生动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拟人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如《大雁归来》里面有不少记叙、描写、议论结合的语句,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1.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对象

定义: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判断方法:①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②抓首括句或中心句。说明文往往在这些句子中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2)说明对象特征

定义: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一事物区别其他事物的标志。

判断方法:①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如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抓关键词句。如《中国石拱桥》中“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等。

③从分析材料入手。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说明对象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如《中国石拱桥》写卢沟桥时“永定河发水时,来势······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特征:结构坚固)

  1.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语言标志: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时代、朝代等。如《中国石拱桥》中,作者列举我国石拱桥的先后顺序是: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1192年间)---长虹大桥(1961年)。这是由古到今,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发展,感受其悠久历史。法布尔的《蝉》同样按照时间顺序介绍蝉卵从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等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

语言标志:出现方位词,如前后、内外、上下、东、南、西、北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如《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介绍。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

语言标志:如首先····其次····再次;因为····所以····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由现象到本质。如《大自然的语言》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

由整体到局部如《中国石拱桥》介绍卢沟桥时,先介绍长度、宽度、桥的特点,再介绍桥墩、桥面等。

由抽象到具体的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继而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建筑特征和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由原因到结果的顺序。由浅入深的顺序。由表及里的顺序。由此及彼的顺序。

4.说明文的结构形式

(1)总分式

“总--分”式:如《苏州园林》

“总--分--总”式:如《被压扁的沙子》中第一段总说恐龙灭绝的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第二至十六段具体说明了关于恐龙的两种对立理论,最后一段总说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

分--总”式:这种结构较少被采用,这里不作解说。

注: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安排。

(2)递进式

事物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逻辑顺序的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从物候现象到物候规律的认知过程就是典型的从现象到本质的层层递进式结构。

(3)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如《梦回繁华》中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按照开卷、中段、后段空间顺序来总体描述《清明上河图》的画面。

5.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类别

(1)引资料

判断标志: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名言诗句、新闻报道、轶闻趣事等各类资料

作用(答题规范)

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引用诗句:该诗句的引用,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 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学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举例: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中国石拱桥》)

(2)列数字

判断标志:必须要呈现具体的数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

作用(答题规范):用具体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直观,更有说服力。

注:有些数字,没有说明事物的作用就不是列数字。比如某些年代。

举例: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梦回繁华》)

(3)举例子

判断标志:列举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事物,常含的词语有:比如、例如、譬如、据说

作用(答题规范):通过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能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通俗易懂,增强说服力。

举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中国石拱桥》)

(4)作比较

判断标志:将说明对象与另一个相似或相差事物进行比较,句中常含“比”“而”“相对于”“也”“较····”

作用(答题规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举例: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苏州园林》)

(5)下定义

判断标志:表述上使用“····是····”“这就是····”“···叫(作)···”的判断句式

作用(答题规范):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举例:例如秋冬之际,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大自然的语言》)

(6)作诠释

判断标志:对事物做大概的介绍,常含有的词语有“因为”“由于”“这是····造成的”

作用(答题规范):具体解释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通俗易懂。

举例: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中国石拱桥》)

(7)打比方

判断标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形象说明,常含词语有“像·····”“仿佛····”“如····”“犹如····”

作用(答题规范):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生动有趣。

举例: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中国石拱桥》)

(8)分类别

判断标志:“一种(方面、类)是····另一种(方面、类)是····”“(一)···(二)···(三)···(四)···”

作用(答题规范):条理清晰(分门别类)地从···方面加以说明···的特征(道理),使不同事物特征明了,使事物之间关系清晰,使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突出。

举例:赵州桥的特点:(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中国石拱桥》)

(9)列图表

判断标志:用表格、图片、照片等进行说明

作用(答题规范):直观明了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10)摹状貌

判断标志: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摹

作用(答题规范):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举例: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蝉》)

温馨提示:

(1)不要将相近的说明方法混淆。如下定义和作诠释。下定义和作诠释经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它们形式相同,该如何区别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题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之后,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

这句话,如果改成“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是雪”说法不够严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不一定是“雪”。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下定义,后一句是作诠释。

  • 注意一个句子中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情况。
  • 有些数字,不起说明事物的作用,就不是列数字。比如某些年代。
  1. 说明文语言
  • 准确严密性

修饰限制性词语

表程度:主要、近、极、几乎、比较、相当、更、最、很大程度上、稍微、一定、任何

“几乎”起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差不多是××,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表推测或估计:大概、大约、约、左右、也许、可能、看上去

“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只是估计,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表时间:目前所知、到那个时候、当时、刚刚、迄今、目前、自古以来、一直××

“在当时”限定了时间,只说明了××在当时是××,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表频率:往往、经常、常常、通常、总是、有时、一般

“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表范围:全、都、大部分、大多、大多数、大面积、少数

“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表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

“之一”起限制作用,表明××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这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科学性。

关键词语----“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中”“标本”一词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月11日20:32:3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3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