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天净沙秋思》课内梳理、默写

2023年1月11日20:38:47中考840阅读模式

天净沙①·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注释:①天净沙: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

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原文 翻译 重点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

流水人家”让人感到幽闲雅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

景。“古道西风瘦马”,作者描绘丁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图画,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子一层荒凉之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断肠

人”做铺垫。“断肠”二字为全曲之“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

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主题:通过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总体赏析:它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前三行全是写景,十八字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深秋晚景图。“枯藤老树昏鸦。”这“枯”“老”“昏”三个词,描绘出当时诗人所处的悲凉氛围。“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使“断肠人”更添悲愁。“古道西风瘦马”正是诗人当时自己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奔波与劳累已不言而喻了。这与归巢的昏鸦与团聚的人家真可谓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寄情于物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一、课内探究

1.《天净沙 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说明:“小桥流水人家”是以乐景反衬哀景,“小桥流水人家”虽好却不是自己的家乡,有家归不得,更加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2.作者描绘苍凉萧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

极力渲染悲凉气氛,表达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通过秋景的描写,表现羁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数150字左右。(课后完成)

深秋,夕阳西下。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水流经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处?独自承受长夜漫漫,怎么能不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4.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5.“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被穿插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人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

6.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用西下的夕阳衬托,又直接抒发游子孤苦寂寞的思乡之情。

二、理解性默写

1.《天净沙 秋思》中三个名词性短语连排,抓住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净沙 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望江南》词中写“离愁”形似而神不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月11日20:38: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