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知识点考点及答题策略

2023年1月20日20:36:52中考418阅读模式

中考语文知识点考点及答题策略

一、汉字

1、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2、汉字——表意文字  包括独体字与合体字

3、独体字——象形字(山、水、田)  指事字(刃、上、下)

合体字——会意字(采、牧、囚)   形声字

4、形声字的形旁声旁的组合方式:左形右声   右形左声  上形下声  下形上声

内形外声   外形内声       形旁声旁占一角

5、造字六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二、词语

1、词语的分类(12):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2、词的构成:单纯词  合成词

3、合成词构成方式: 并列式 偏正式 补充式 支配式

陈述式 附加式 名量式 重叠式

4、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5、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6、词语的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科学术语——方言——

三、短语

1、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后补短语(动补、形补)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 介宾短语

四、句子

1、句子类型:单句——复句     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按语气分)

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

2、单句:主谓句——非主谓句

3、复句: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转折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不是…就是(选择复句)——不是…而是(并列复句)

即使…也  (假设复句)——既然…就  (因果复句)

4、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5、划句子成分:(定语)+主语中心语‖+【状语】+谓语中心语+补语+(定语)+宾语中心语

6、句子的主干:句子去掉定、状、补枝叶成分后的部分,即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

(否定词带上)

五、病句修改

(1)成分残缺(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介词、缺定语、缺状语、缺中心语)

(2)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定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3)用词不当(词义不明、词性不明、词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不明、不合语言习惯、介词使用

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4)句式杂糅,含糊不清,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指代不明、有歧义)

(5)语序不当(词序不当、句序不当)

(6)不合逻辑(前后矛盾、分类不当、不合事理、否定不当

(7)重复罗嗦

六、标点

1、标点符号: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

2、引号的用法: ①表引用语言材料  ②表特定称谓  ③表强调  ④表讽刺或否定 ⑤表特殊含义

3、破折号的用法:表解释说明  表意思递进 表意思转折  表声音延长

4、省略号的用法:表内容列举省略 表说话停顿断续 表语音延长  欲言未尽   心情矛盾 思维跳跃 正在思考

七、修辞方法

1、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排比、引用、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互文

(1)、比喻——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情态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灵性(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达到生动效果。

(2)、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反复——强调某种的思想感情或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4)、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

(5)、反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强调某种感情或意思

(6)、引用——使文章富有文采,更加生动

(7)、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8)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八、表达方式:①(叙述)、②描写、③说明、④议论、⑤抒情

九、文体知识与文学常识:

1文章通常划分为(实用文体)和(文学作品)。实用文体分为:①(记叙文)、②(说明文)、③(议论文)、④(应用文)。文学作品有(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四种样式。常见的应用文有①(一般书信)②(通知)③(申请书)④(电报)⑤(启事)⑥(公约)⑦(便条)⑧(计划)⑨(倡议书)⑩(感谢信)、会议记录、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日记、读书笔记等。慰问信、、祝贺信、表扬信、决心书、挑战书等。

2、诗词曲——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大类。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自由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十、记叙文知识要点

、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的顺序:记叙事件时安排材料的先后次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突出结果或最精彩的部分,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丰厚内容,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突出主题或主人翁的品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文章结构曲折

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

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 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以主题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事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情”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

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记叙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真实可感(便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者也感到真实、亲切。)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抒情(在人称的转换之中,呈现出情感的起伏跌宕之美。)

第三人称——叙述自由(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1、叙述:概括叙述——具体叙述

2、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借他人之口对对象进行描写)

描写的作用:用来表现人物等,使人、事、景、物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形象生动。还可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细节描写的作用:从内容与中心角度谈(表现了人物……)

3、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作用:使文章具有感染力。

4、议论: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点明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点明主旨的作用。

(九)、分析结构,理清层次。

(1)熟读课文,了解全文梗概。

(2)理清内容的排列组合顺序,把握作者表达的思路,抓住主体内容的内在联系,确定划分依据。

(3)划分段落,注意过渡自然节的划分。

常用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4)仔细阅读各段内容,找出重点,概括段意。怎样概括段意:摘句法 合并法 概括法

(十)、记叙文的语言特色:朴实无华——优美生动。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十一)、文段、文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结构方面:开门见山、总领(起)全文、提挈全文、总结上文、设置悬念、埋伏笔、作铺垫、为下文作铺垫、形成照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

内容方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暗示社会环境、交代背景、点明中心、篇末点题、卒章显志、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凸现性格(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

写法方面:拟人手法、比喻手法、夸张、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铺垫、讽刺、欲扬先抑(蓄势)、借物喻人、情景交融、寄情于景、融情于景、寓理于事、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 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

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小说的三要素?

1、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可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3、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4、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5、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

散文的一般知识:

1、形散神不散是散文最主要的特色。“形散”是指散文选材广泛,结构灵活,内容丰富。“神不散”是指散文自始自终紧扣一个中心,有鲜明的主题,材料组织井然有序。

2、如何分析抒情散文的中心?(可按第十问的前四个方法。)

3、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的散文: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

(2)借物喻人的散文: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

(3)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

4、艺术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散文经常运用:想象(无中生有)、联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托义于物)、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方法)、对比。

正确摄取信息、整体感知文段内容

考点及命题趋向 能力训练点
1 基础知识考核(运用) 整体感知文段内容,正确摄取信息,准确筛选有效信息。
2 对语言的理解与感悟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体味、推敲词语的意义,体会其表达作用。
3 自我独特体验、感受

和评价能力考核

结合语境体味、感悟句子意义,体会其表达作用。
4 写作知识、经验、技巧考核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5   在阅读中了解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6   品味、鉴赏文章语言遣词造句之妙
    结合文章谈论话题,联系自己生活体验,有所思考,有所启迪。能有理有据发表自我观点。

常见题型

  把握文章内容  常见题型   把握文章主旨    常见题型  
1 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作者在文中告诉我们……  
2 请用凝练的语言(限字)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作者写本文的用意……  
3 文中写了××的哪几件事?请用凝练的语言概括   文章歌颂、批评、讽刺……  
4 请填空,补全故事情节(限字概括)   文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教育)?  
5 概述故事情节   画出主旨句,全文的主要观点……  

答题策略

1、把握主要内容步骤:浏览标题及内容-找准写作对象-用下面句式套想:什么时间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2、快速阅读,理解文段抒发的思想感情,蕴含的哲理与启示,把握主旨

(1)浏览标题,把握主旨。(注意分析标题中修饰限定的词语)

(2)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

(3)把握重要信息,分析关键词句,提取文章主旨

①照应题目及画龙点睛的词句(过度句、警句、抒情议论句、多次出现的句子)

②作者富有创新意识的观点句

③具有特殊含义及表明作者感情变化的词句

④隐含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组合重要信息词句,提取文段主旨)

(4)精读首尾,揣摩主旨(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5)分析人物事件,弄清文章背景,把握主旨

(6)归纳文章主旨的套用句式

写人的记叙文:记叙了……赞扬(批判、斥责)了……表达了……

记事的记叙文:记叙了……歌颂(批判、揭示)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采用……手法,借助对……的描写,抒发了……

结合语境理解词句

  理解词语  常见题型   理解句子   常见题型
1 选词填空(近义词辨析)   按要求找画句子
2 解释加点词(引申、比喻义及代词指代)   结合上下文说说画线句子含义
3 体味、推敲词语在文中意义和作用   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4 加点词语有何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画线句子写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5 加点词语用得是否恰当   画线句子能否换个句式?为什么?转换后句式有什么不同
6 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它词或删掉  

理解词语答题策略

1、联系上下文,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2、⑴寻觅指示代词(这,它等)的含义。步骤:读懂语段,找准在文段中位置——瞻前顾后,在上下文中找出阐释的词句——摘录原句或自行概括,得出答案(承前指代——启后指代)

⑵从字形上推断加点词语的本义和与其相关的事物,再联系上下文的语言材料,运用联想的方法,借助自己的知识推论词语的用法、含义。

3、(1)认识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透过词语的表面含义,结合作者的 感情脉络、说明逻辑、修辞、限定等语言环境,深刻体会作者谴词的用意。还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换词法、设身处地法理解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2)谈词语的表达作用时,不但要谈出词语准确地写出了描写对象的什么特点,而且要以人为本,深入理解词语对表达中心、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理解句子答题策略

1、抓关键词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2、分析语法结构理解句子。

3、运用修辞,就分析修辞手法特点,结合上下文来谈句子的含义及表达作用。没用修辞,就抓关键词语结合表达方式理解句子,还可以结合表现手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看表达了写作对象什么样的心理、神态、语气、情感等。

4、确认修辞手法,理解句子含义及作用。

  • 根据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特点,结合上下文,分析含义及表达作用。②抓住反语、双关、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品味句子的言外之意。

5、可结合表现手法来理解句子的意义及作用。

6、找找潜在的信息,结合题目、题眼,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时代背景来透彻立即含义深刻的句子。

品味语言  揣摩技巧  谈论心得   

 

  考点、能力训练点 常见题型
1 品位语言。(结合主题,理解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修辞格的妙用,品位语言运用的艺术效果。) ①从文中选择精彩语句,结合语境作点赏析②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文中某个段落作点赏析③选出你喜欢的语句鉴赏评析

④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试举一例作评析⑤结合语境,揣摩句意

2 体会文章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的作用和妙处 ①文章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②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③文章运用了哪些方面的描写?简要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④请就本文的写法,谈一点看法或心得
3 感受评价、质疑辨析文中的观点、态度,个性化表达(理解评析、仿写续写、出谋献策、类比探究) ①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某个问题的看法②结合你你的成长经验和阅读积累,谈谈你受到的启示③文中作者对××持什么态度?你对作者的观点有什么看法?④揣摩材料的语言特点仿写;根据材料内容续写⑤拟制广告、标语,提建议、措施与设想,设计小制作等⑥阅读相关材料,联系本文,说说你的探究结果⑦你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事)吗?你如何看待?

答题策略

1、品味语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品味,体会作者准确用词、妙用修辞、灵活选用句式之精妙。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扣住词义、语境,具体地说出这个词语准确(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物)什么特征。注意品味修饰词语及限定词语的使用。

(2)品味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谈论心得(为什么喜欢/好在哪里/有什么表达效果)。要抓住比喻、拟人、夸张句的特点,说出它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事物的什么特征,或突出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欣赏主旨句,谈论心得。要指出主旨句在文中的作用:这句话是否点明了中心,或总结了全文,或说明了什么道理,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4)揣摩近义词,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特别是动词的准确使用。

2、揣摩文章的表达技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特别是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如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

(2)从选材角度,谈谈文章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生动、真实、新颖。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谈谈文章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渲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等手法。

(4)从结构安排的角度,谈谈文章开头结尾有什么特色,文中是否运用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烘托铺垫等手法。文章结构、情节是否曲折有致,波澜起伏。

3、联想迁移感受评价,质疑辨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个性化表达自己观点。

(1)理解评价题要读懂原文,针对具体考题调动自己的生活储备和阅读储备,运用合适语言和表达方式,或叙述,或谈论,或解说。关键要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补写实例切忌空谈,要有具体事例;仿写要符合仿写对象特点。

(3)出谋献策,要注意语言特点和要求。

(4)类比探究题要得出所有材料共具的结论。学科渗透题,要确保答题的科学性。

十二、说明文的知识要点

1、说明对象和特征:事物的属性特点、构造、成因、类别功用、事理、演变、程序工序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的方法步骤:阅读题目,了解考查内容——带问题反复品读相关的局部段落或句子,还可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修饰限定成分——画出重点词句,摘录要点,分析综合,获取答案信息。

2、说明文的分类与结构: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的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3、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事理顺序)、(4)程序

时间顺序:适用于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一般用时间名词

空间顺序:适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方位名词

逻辑顺序:适用于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合所述”等词语

4、逻辑顺序:A、由主到次B、由一般到特殊C、由现象到本质  D、由一方面到另一方面(从特点到用途)E、由一方面到另一方面  F、由因及果   G、有表及里  H、由总到分I、从概括到具体、

5、说明方法及作用:(1)举例子(2)列数据(3)作比较(4)打比方(5)分类别(6)下定义

(7)列图表(8)拟人化(10)作诠释(11)引用说明(引古籍)(12)描写说明(摹状貌)

举例子——列举典型有代表性的例子有力说明××事物……,通俗易懂。(常有如、例如)

列数据——通过详实的数据准确、具体地说明××事物……(表年、月、日的不是列数据)

作比较——通过××事物与××事物的比较,说明了××事物……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化抽象为具体便于理解

分类别——全方位、多角度说明××事物……,使说明更有条理、更加清晰。

下定义——用下定义的方法准确简明的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作诠释——对事物某一方面特征作解释说明。

列图表——运用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事物……,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给词语下定义时首先确定表述结构和事物本质特征。注意从文中摘录说明事物特征要点进行整理归纳,来修饰、限制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述结构:××是…… 或:……是××

6、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的说明——生动的说明   准确性——严密性

语言特点:有的是讲究语言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其准确性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表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例如:基本上、大约、左右、一般、大多数、极少、通常情况下等词语。(这些词语能否去掉?不能,先结合语境解释,再说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副词(几乎、也许、大约)——数词(左右、大多数)往往起限制性作用。答题时应答出删掉后或换掉后与原文比有什么不同,看看说话是不是太绝对,与事实符不符,语气有什么变化。

十三、议论文的知识要点

1、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2、中心论点——分论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陈述,结构完整的句子)

3、如何找中心论点:标题  开头   篇末  论述过程中  用明确的语句概括

4、论据:事实论据(概括表述的事例)——道理论据(名言、定理、阐述道理)

概括事实论据: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分析论据的作用:证明某种观点或中心论点。

补写论据:要注意论据中的事例的真实性、典型性,以及论据是否能证明论点。

5、议论方式:立论——驳论

6、论证方法及作用:  立  举例论证(例证法、摆事实)、道理论证(讲道理、引证法)、

论  比喻论证(喻证法)、        对比论证

驳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归谬法

驳论的方式: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通过举……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

②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精辟见解、名人的名言警句及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通过讲道理,阐释论述了……)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④比喻论证:将××比作××,用人们熟悉的、具体的事物将……观点、深奥难懂的道理阐释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7、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这种结构又可分为:①层进式结构——纵式结构:即层层深入地分析,也就“层层深入”式,它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的方式来证明论点,从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②并列式结构——横式结构:在论证中心论点时,从几个平行的角度分头论证中心论点,即各层并列展开进行论证。③、总分式结构: 是议论文最基本的一种结构模式。它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以不同角度提出分论点,展开论述,最后进行总结。又有“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

概括起来说,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首先要了解文章各段的内容;然后根据邻近段落在内容上的联系,进行合并,成为大于段的层次;最后,弄清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清论述层次,明确中心论点。

8、议论文语句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总分关系、证明与被证明关系、承接关系、隐喻与明示关系、呼应关系、递进关系等。

十四、怎样解答比较阅读类的考题?

1、要考虑两段文字的体裁是否相同。

2、要考虑两段文字的内容是否相似、相关或相反,写作特点分别是什么。

3、要考虑两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或思想感情是否相同。

4、要注意不同体裁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文体特征。如说明文中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等,议论文中论点、论证、语言严谨等。

十五、文言文基础知识    

1、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式的

判断句:…者…也  …,…也  …,…者也   省略句: 省略主语 谓语 宾语 和介词“于”

被动句:  翻译时“为”译“被”           倒装句: 宾语前置  谓语前置  定语前置

2、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通假字通假字——本字(53个)

词类活用名作动(洞、名、宾客)——形作动(远、亲、苦、劳、饿)——形作名(良实、诚、废)——动作名(疑、述)——名作状(手、狐、山)——使动用法(劳、忿恚、苦)——意动用法(奇、乐、美)

一词多义(96个)   古今异义(76个)

3、常见文言虚词:“之”、“其”、 “以”、“于”、 “而”、“然”、

4、文言语句翻译

(1)、词语释意:组词法、添字法(单音节词译为双音节词)、同义词法

(2)、句子翻译的原则:信(准确)-达(畅达)-雅(生动)

句子翻译的方法:留(人名、地名、年号等)补(省略成分)删(不需译的虚词)换(用现代语词替换古汉语词)调(调整语词或语序)  注:抓重点实词,一字一句对译得分高。

十六、古典诗歌鉴赏

(一)、诗歌类别: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史诗、咏物诗、咏怀诗(羁旅诗、思乡诗、登临诗和闺怨诗)

(二)、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

(三)、诗歌鉴赏答题格式:

1、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四)、诗歌鉴赏可从4个层面入手:

a、语言层面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④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诗词的风格上,词有豪放婉约之别,诗曲又何尝不是。专用鉴赏术语有:激越高亢、清婉秀丽等。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用语平易,含义隽永;在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意象罗列是使描写更具镜头感。

b、内容层面

内容层面主要指从内容上把握鉴赏诗词,把握诗文的大体意思和艺术手法。所以,在内容上我们还是要“会抓点”,“会术语”。

①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专用术语:a.借景抒情b.托物言志c.感物伤怀d.情景交融e.以情驭景f.以景显情

②注意诗词体裁上古今关系:

专用术语:a.借古伤今b.借古讽今c.今昔对比d.怀古伤己

③特殊意象: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把这些特殊象征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

④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这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

⑤蕴含理趣: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里所蕴含的道理只要求学生稍微点出而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c、扩展层面

扩展层面主要指从整体对诗的把握,使自己的鉴赏提高一个层次的内容。

①意境及思想感情:主要术语有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此外思想感情有时还有层次,主要术语有:“层层拓展、深入”,“感情渐起波澜”。

②抒情方式:主要术语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③修辞:诗文中运用对偶、比喻、比拟、借代、拟人、夸张、双关、映衬等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比喻为更形象生动、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反问为强调、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呼告是为了表达感情更直接等等。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④多角度欣赏:有些诗词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方面渲染气氛,丰富了诗文的内容。

⑤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借古喻今、烘托渲染、直抒胸臆、以声写静、对比反衬、夸张想象、白描、用典故等、虚实结合、

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咏物类——托物言志

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送别类——即事抒情、借景抒情              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d、补充层面

同学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注意“三注意”:

一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

二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毛泽东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画中有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三要”作到了,诗歌鉴赏你就成功了一半,此言并不夸张

(五)、古典诗歌中景物的固定意义

       
、思亲、念友 落叶、柳絮、飞蓬 游子在外、孤单无依
留念、送别、 关山 路途遥远
流水 时间、岁月 书信、思乡
落花 时间流逝、青春已去、伤感 相念、思念

(六)、古典诗歌的流派与风格

现实主义:真实反映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疾苦(沉郁顿挫的杜甫、通俗易懂的白居易)

浪漫主义:运用丰富的想像和瑰丽奇特的比喻,通过大胆的夸张、象征等手法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飘逸的李白、豪放的苏轼、辛弃疾——曲折委婉、含蓄优美的李清照、柳永)

十七、语言表达与语文综合性学习

1、语言表达:仿句——扩句缩句——续写——拟对联

仿句:看清句式——注意修辞——善于联想

扩句缩句:设计场景——组织语言——表意清楚

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内容相关

2、语文综合性学习

(1)策划活动:明确意义,提出方案  (2)写赠言:有感悟,要新颖、便抒情

(3)看图说话:表述画面,揭示寓意  (4)新闻标题:概括内容,焦点关注

(5)建议看法:有观点,用材料支撑观点,多用因果关系的句子

(6)拟宣传语:说理形象,抓住心理,巧用修辞(广告语、心语、赞语、温馨提示、开场白、

结束语、解说辞、评语、序言、卷首语)

泉,滋润干涸的心灵。拥有诚信,世界无限大,生活无限好。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1月20日20:36:5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3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