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题及答案

2022年5月28日21:51:20七年级上册语文2,071阅读模式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13题。

不必说______的菜畦,_______的石井栏,_______的皂荚树,______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书叶里长吟,________的黄蜂伏在菜花上,_______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去了。//单是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
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小块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5、请用//在选文上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答:1、从整体来写夏秋百草园的乐趣。2、具体写了百草园泥墙根一带的乐趣。
6、阅读本段请写出我在百草园里的趣事?
答: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7、按课文内容在文段的空缺处填上修饰性的词语。
8、本文段中的两个“这里”,具体指代什么?
[答]指代泥墙根一带。
9、文段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那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
[答]“单是”是本段的强调重点。
10、文段的景物描写层次十分鲜明,“不必说”侧重于事物的静态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从低到高,“也不必说”侧重事物的动态描写其描写顺序是从高到低。这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整体性的描写,“单是”则是局部性的描写。
11、这段文字从事物的颜色声音形态味道动作五个方面写出百草园里动物、植物的特色,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多姿多彩,乐趣无穷。
12、“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引出下文美女蛇的传说。
13、本文引用“美女蛇的传说”从记叙顺序看属于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插叙。引用美女蛇的传说不仅强烈地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20题。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_____一块雪地,_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些秕谷,棒上_____一长绳,人远远地____着,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便___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也许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4、在文段中的横线填上恰当的动词,并理解这些动词的作用。
答:作用: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
15、“冬天百草园比较无味”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好?
答: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写法。突出了冬天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16、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捕鸟的?
[答]1、捕鸟的条件;2、捕鸟的方法;3、捕鸟的成果;4捕鸟的经验。
17、选文段第二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8、“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答:不知道。“也许是”表猜测的语气,连用三个“也许是”表现了作者告别百草园时的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心理。
19、请说说选文②中用了“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对于离开百草园的感叹及惜别的不舍之情。
20、用简洁语言分别概括本段文字写了冬天百鸟园里的那些趣事?
答: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1——24题。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
③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④“人都到那里去了?”
⑤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⑥“读书!”
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⑧“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⑨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21、选文②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人物的哪种描写方法?从中可看出老先生是怎样的人以及“我”对他有什么态度?(老先生给我的印象及我对他的态度。)
答:外貌描写。从中可以看出老先生给我的印象是和蔼、极方正、质朴、博学。而我对老先生也是充满着恭敬,敬佩。
22、从选文⑦、⑧两段中可以看出学生读的内容没有标点,而老师读的内容有标点这说明什么?
答:说明了老师会读,而学生却没有读懂,所以乱读一起。
23、请从选文⑨段中找出对人物刻画的句子写在下面,并说说它属于什么描写?
答: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24、请理解文章结尾说“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表达了我于那段生活的怀念、惋惜和惆怅之情。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9——22题。

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这里却依然一片苍翠的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榈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说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得嫩黄淡绿得芽孢,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19、以上文字中所写的地点是鲁迅先生所描绘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表现园中景色总的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人们崇敬的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用拟人手法,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词语,把棕榈比拟成__________的人。
22、在文中用横线标出直接抒发作者总的感受的语句。
答    案

(一)1、鲁迅、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散文,《朝花夕拾》3、位置、名称、下落、景物4、热爱和怀念5、不相信园子里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表明了“我”对园子的特殊感情6、因为园子里的事物丰富多彩,幼年的鲁迅在这里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二)7、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肥胖、轻捷  8、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9、既写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风物,又突出了“单是”的局部景观,让人体会百草园到处皆有乐趣  10、静态;由低到高;动态;由高到低;整体;局部  11、颜色、形态、声音、动作、味道  12、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率真、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怀念,与下文叙写三味书屋所揭示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13、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14、D  15、表现了对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突出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16、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7、③、④18、冬天捕鸟、告别百草 园、简介三味书屋、介绍先生

(四)19、百草园
20、苍翠葱茏;瞻仰
21、"伸开巴掌";"数说";"向瞻仰者数说家珍"
22、最后一句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回答问题。
1、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答:
2、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
答:
3、先生有哪些特点?
答:
八、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2、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3、不愿意回答学生提出的与课文无关的问题,对学生由“严厉”到“好起来,有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规则,也不常用,喜爱大声朗读。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5月28日21:51: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