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重点句子

2022年7月1日21:38:31七年级下册语文947阅读模式

1.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剖析:这两句话交代了“我”和老王的关系:“我”是坐车的,老王是拉车的,“坐”和“蹬”是不平等的,我们是主雇关系。一个“常”字交代了“我”照顾老王的生意,这也是老王对“我”感激不尽的原因之一。不同阶层的人认识基点存在差异,情感交流必然存在“隔”的状态,所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流仅限于无话找话的“说着闲话”。

2.老王不仅老,他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

剖析:老王一只眼是“田螺眼”,瞎的。瞎眼不但让他没了乘客,而且招致了别人的诋毁——“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这句话所有的根据都来自恶意的臆测:“大约”——乱猜疑,“什么恶病”——瞎估计。老王除了要忍受独眼、独身、独户的不幸之外,还要忍受“更深的不幸”——起码的做人尊严被欺侮、被凌辱、被践踏!作者以尖利的笔尖刺破温情脉脉的生活面纱,直指生活的疼痛和人性的黑暗,以老王身体、精神的双重不幸促人怵惕,催人反省。

3.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剖析:这里有几个词语,是一部活脱脱的政治史,只从一个三轮车夫的淡淡数语中写出:“失群落伍”、“单干户”、“组织”、“进不去”……经历当年岁月的,知道另外一个词语“单位”的重要性。一个个体是没有地位、不可靠的,只有代表单位或者受单位委派,个体才有了意义,也才有了生存的权力。

4.“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剖析:“不知怎么的”,正是隐语,明明是或批斗或折腾久站又郁闷所致,却说不知怎么的,这也是不想把此文的注意力,转移到制度、环境上去。可惜读者不察其用心,总是在究得其真正原因后,忘却杨绛隐去个中原因的苦衷——此文不想批判社会,只想说说自己的内心愧怍。

5.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剖析:这里的两个“赶忙”含义不同。老王是知道杨绛“转身进屋”的动作意味着什么,这是老王不愿接受的。杨绛并没有理解老王的心情,“免得托人捎了”,则强调非给钱不可。出于一种自然反应。面对老王,作者一心想到的只是赶紧打发他走,而打发老王走的最好方式就是钱物两讫。老王知道自己行将就木,他之所以拖着“直僵僵”的病体,最后一次来到杨绛家,很显然有他内心的考虑,弥留之际要向“我”一家做最终的告别。然而,他的苦心最终遗憾地为杨绛所误解(或者说是拒绝),使其成为一场简单的经济交易。他与杨绛一家毕竟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杨绛与老王之间内心深处的隔膜显而易见,双方对他们之间交往的理解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6.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剖析: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本文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告诉我们: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前者有责任关心后者。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愧疚之情。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2年7月1日21:38: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