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2023年5月16日20:18:17七年级上册语文214阅读模式

一、字音、字形

 

 

朗润 涨起来 捉迷藏 轻悄悄 散步 酝酿 窠巢 宛转
               
应和 薄烟 黄晕 烘托 蓑衣 斗笠 抖擞 胳膊
               
 

济南的冬天

 

济南 单单 出奇 暖和 着落 发髻    
               
镶嵌 露水 宽敞 水藻 贮蓄 澄清    
               
 

雨的四季

 

花苞 萌发 彩棱镜 粗犷 睫毛 掩饰 迫不及待 铃铛
               
晒干 高邈 悠远 莅临 吝啬 淅沥沥 咄咄逼人 干燥
               
 

《古代诗歌四首》

 

谯县 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子规啼 夜郎 归雁 枯藤 天涯      
               

二、词语解释

 

 

 

《春》

酝酿:原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抖擞:振作(精神)。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济南的冬天》

 

秀气:清秀文雅,文中形容小山秀美小巧。

响晴:晴朗无云。

温晴:温暖晴朗。

设若:假若。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澄清:(水)很清亮。

蓝汪汪:形容很蓝很蓝的颜色。

 

 

 

《雨的四季》

 

吝啬: 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莅,到。

高邈: 高而远。邈,遥远。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

掩饰:遮盖修饰使人看不出真相。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 文学常识
课文 作者 简介
 

《春》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他是五四以来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济南的冬天》

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现代作家,有“人民艺术家”之称。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及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茶馆》等。

 

 

 

《雨的四季》

 

刘湛秋 刘湛秋(1935-2014),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作家、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无题抒情诗》《生命的快乐》等。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观沧海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他的诗歌往往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代表作有诗歌《龟虽寿》《观沧海》《蒿里行》《短歌行》等,军事著作《孙子略解》《兵法接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有《送友人》《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
 

次北固山下

王湾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其诗流传不多。他的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代表作有诗歌《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奉和贺监林月清酌》等。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并写有小令、套数200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

 

  • 课内阅读

(一)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反复、夸张……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6、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7、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5月16日20:18:1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