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课内古诗

2023年7月5日20:43:14八年级上册语文157阅读模式

初二语文课内古诗复习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  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答: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生机盎然。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表达了诗人日暮时分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的乡愁。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结合景物描写,说说“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所表达的情感。

答:远赴边塞的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离开“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幽微难言、激愤抑郁的情感。

3、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落日、烽烟、长河,大漠,十分讲究画面的层次感。另外画面的色彩也十分丰富,奇特壮观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直”状写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写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感、苍茫感,描绘了沙漠景象的平旷雄奇。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3、 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合适。

4、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

5、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答: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6、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答:“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1分)

 

《钱塘湖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3、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

答: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景的喜爱之情。

4、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 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2分)

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1分)

(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6分)

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2分)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A .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 .《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解析】A“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错,应为“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踌躇满志而作。”;C“说明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错,应为“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D“直抒胸臆”错误,应为“借景抒情”。

2.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以“老骥”自比(1分),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分,共2分)。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答案: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3)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3分)

答案: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8.“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9.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4分)

答案: 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7月5日20:43: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