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2023年7月21日22:19:39中考151阅读模式

中考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是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3.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1)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2)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3)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4)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5)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6)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真题回顾】

1.[2015·北京]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  )

A.蔗糖水            B.牛奶

C.果粒橙       D.豆浆

【答案】A

考点2·溶液和浊液

一、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二、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三、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项目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溶解性 不溶 不溶
分散在水里的物质状态 固、液、气
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外观 通明均一 浑浊、不均一 浑浊、不均一
久置后的变化 稳定不变 沉淀 分上下两层不稳定

 

考点3·乳化现象

  •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 乳化现象

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1)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2)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技巧】乳化作用如何判别?

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物质变为小颗粒的物质,与溶解有本质的区别。

 

【真题回顾】

(2015·郴州)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稀硫酸除铁锈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除去水垢

 

答案 C

考点4·溶解过程的热现象

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1.溶质的分子向水中扩散→放热。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吸热。

 

【规律】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升高。

 

【举例】常见的吸放热溶液:

1.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时放出热量

 

【真题回顾】

(2015·陕西)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像不正确的是( )

 

 

答案  D

 

考点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一、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技巧】

  • 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和“一定量的溶剂”
  • 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二、相互转化

 

【规律】

(1)此条件适用于大多数固体

(2)熟石灰(氢氧化钙)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溶液是否饱和的判定: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看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某物是否能溶解。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

 

【解答】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真题回顾】

(2015·鄂州)取四份20℃时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g水后,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D.降温至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

 

【答案】D

 

考点6·溶液的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理解要点】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不指明温度,溶解度没有意义。

标准:在100g溶剂。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

状态:达到饱和时。

单位:以克为单位。

影响因素: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度(固体溶质)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质)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如硝酸钾、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技巧】溶解度不同于溶解性

1、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2、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时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考点7·溶解度曲线

表示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二、意义

(1)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3)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等。

(4)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时不饱和溶液。

(5)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氯化钠

(3)极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氢氧化钙

 

四、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要素:101 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真题回顾】

(2015·哈尔滨)右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C.t2℃时,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饱和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答案】 C

 

考点8·结晶

一、概念

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

 

二、方法

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海水中提取食盐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真题回顾】

(2015·成都)将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B、20 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答案】 A

 

考点9·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定义

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二、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规律

(1)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温度无关

(2)溶质质量分数单位为1。

(3)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含义是指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10份

(4)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5)发生反应时溶质为新生成的物质。

(6)只有溶解的部分才是溶质。

 

三、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公式】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3)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规律】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1)增加溶质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2)增加溶剂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真题回顾】

(2015·益阳)下表为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Cl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请回答:

(1)60 ℃ 时,KCl的溶解度是_____ g;

(2)40 ℃ 时,将30 g KCl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溶液(填写“饱和”或“不饱和”);

(3)将20 ℃时KNO3和KCl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60 ℃,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KNO3______ KCl(填写“>”、“<”或“=”)。

 

【答案】

(1) 45.5      (2)饱和         (3)<

 

考点10·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配制仪器和步骤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

 

说明

(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的原则。

(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的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

(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

(4)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转移固体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7月21日22:19:3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