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游褒禅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3年9月14日00:00:04中考122阅读模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大。纵一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回:“何为其然也?”客回:“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万具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哥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子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付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二)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①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②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③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④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⑤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注】①浮图:僧人。②卒:去世。③夷:平坦。④不随以止:不盲从别人而停止。⑤相:帮助。⑥于人为可讥: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B.客喜而笑,洗盏更的       更:更换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修建房屋

D.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穷尽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徘徊于斗牛之间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古之学者必有师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赤壁赋》先写景色之美、游玩之情;再写主客问答,感叹历史、人生;继而阐发哲理;最后归于旷达,结束全文。

B.《游褒禅山记》先介绍了褒禅山的得名由来,接着介绍褒禅山的前、后洞,再叙述游玩过程,最后由后洞所见阐发哲理。

C.《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认为成功需要“志、力、物”三个条件,同时强调做事应尽最大的努力,即使失败了,也无怨无悔。

D.两篇文章都富有理趣,叙议结合。《赤壁赋》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游褒禅山记》语言简练,逻辑性强,思考深刻。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答案:

10.B

11.D

12.A

13.B

14.(1)何况我同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作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杯相互劝酒。

(2)我们出洞之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山洞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从而未能极尽(享受)游洞的乐趣。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句意: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更:再、重新。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在;介词,比;

B.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的。

C.连词,因为;介词,在

D.连词,表转折,但是、然而。

故选D。

1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夷以近”“则游者众”与“险以远”“则至者少”两个句子结构一致,应各自断开,排除BC;

“奇伟瑰怪非常”都做“观”的定语,中间不必断开,排除D;

“而”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B;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中“有志者”的“者”指“……的人”,不是表句中停顿的虚词,不必在“者”断开,排除C。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最后由后洞所见阐发哲理”错,是针对整个游玩过程及所见阐发自己的思考。

故选B。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渔樵”,打渔砍柴;“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属”,劝酒。

(2)题得分点有:“或”,有人;“咎”,责怪; “极”,极尽。

参考译文:

(一)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屡次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二)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大概我们所到达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那些到的人更加少。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之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山洞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享受)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未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木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weinxin
向上吧同学
扫描二维码获取学习资料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3年9月14日00:00:0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ztogz.com/9536.html